•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 > 动态信息

韶关十大营商环境案例之六——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
设立司法释明中心 提供全流程司法释明服务

时间:2025-07-09 10:05:04 来源:韶关市发展和改革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一、主要做法

  (一)释明覆盖诉讼全流程。一是深化诉前引导,解决“诉前有问”问题主动引导当事人进行诉讼风险评估及法律咨询,指导当事人收集和提交证据,向当事人介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途径、推荐最优解决方式;对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及时引导至诉讼服务中心前端多元解纷。二是强化诉中辅导,解决“诉中不明”问题。诉讼过程中,司法释明中心协助办案法官为当事人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建议等,帮助当事人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所有拟裁判的诉讼案件,承办人在裁判前必须进行一次释法明理。三是规范诉后答疑,解决“判后有疑”问题。实行首办责任、分级释明机制,审判长、承办法官是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所办案件的判后答疑工作,当事人拒绝接受或对答复不满意的,可申请由承办部门的庭长答疑,必要时可由分管院领导牵头组织答疑。规范判后答疑流程管理,完善登记、流转、答疑、归档等环节及相应时限要求,明确具体组织协调、督办催办工作由立案庭牵头。

  (二)实行多样化答疑方式。司法释明方式包括法官主动释明、第三方参与释明、专职人员释明、预约释明以及指定释明等。根据便民原则,答疑方式因案而异,以当面为主,辅之以书面、电话、线上释明等方式,以高质量答疑提升群众满意度;对于外地的当事人,主要以书面方式答疑;根据案情、工作需要,通过电话等方式答疑,并做好相关记录。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受得了的方式开展答疑工作,由答疑法官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申请上诉、再审的理由等进行答疑。

  (三)建立司法释明专家智库。探索建立以法官为主,兼顾多方释明资源的司法释明专家智库。对内从民事、刑事、行政、执行等领域各筛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审判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法官入库,参与司法释明工作;对外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吸收金融、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医疗等领域专家、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人员入库,依托信访、调解、值班律师等工作平台,邀请有关人员同步开展司法释明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是通过机制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推行全流程司法释明制度并设立司法释明中心,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二是通过流程再造,将释法说理工作贯穿立案、调解、庭审、裁判前、宣判、判后等全过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三是通过优化释明流程、答疑方式、裁判说理等,推动纠纷实质化解,实现“案结事了”。韶关法院司法释明工作经验两次获得《广东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工作动态》刊发推广,《设立司法释明中心 建立全流程司法释明机制》获评2024年度全省法院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十佳工作机制”。

  2025年以来,全市法院诉前开展司法释明涉及案件6733宗、诉中开展司法释明涉及案件8249宗、诉后开展司法释明涉及案件1166宗,4618宗案件经释明后调解成功,其中调解3271宗,撤回上诉115宗,撤回起诉1175宗,撤回再审申请57宗。

  三、经验启示

  一是提升司法透明度,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从立案到裁判全链条的主动释明,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法律规则和裁判标准,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风险。通过及时阐明诉讼权利义务、举证责任等,避免企业因程序疏漏遭受不必要损失,提升司法公信力。二是高效化解矛盾纠纷,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通过将释明嵌入每个环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各阶段,避免程序空转或延伸新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访投诉。三是延伸司法服务功能,助力企业合规经营。通过典型案例释法,帮助企业识别常见法律风险点。针对公司治理等专业领域提供法律指引,提升合规经营竞争力。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