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全力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

时间:2024-09-02 11:08:22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日前,“心动丹霞·浪漫一生”“周末赶大集·丹霞墟”等活动相继在丹霞山举办,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前往体验,并赢得一众好评。  

近年来,我市出台《韶关市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韶关市“引客入韶”和旅游宣传营销激励措施(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自驾车精品线路,取得显著成效。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农业、农村、多元主体与文旅的融合,也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更成为我市促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应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持续深化培育以“周末赶大集”为主题的粤北农文旅融合新品牌,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以农文旅融合推进产业发展,建强现代农业“增长极”。近期丹霞山这些纷至沓来的活动,着实为我市农文旅产业响亮地“吆喝”了一把。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营销对于地方产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酒好也怕巷子深,酒香也得勤吆喝。”一语道破了宣传推介对于现代特色农业的影响。各地应立足各县(市、区)果蔬茶花菇等特色资源,依托系列文旅活动开展特色农业主题营销,用好用活“善美韶农”区域公用品牌,推动长坝沙田柚、乐昌黄金柰李、翁源兰花、始兴枇杷等一批能够叫响省内外的“韶字号”地理标志产品“出圈”又“出彩”。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为切入口,通过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加快农村电商、直播电商、农业电商品牌建设,持续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为各地“土特产”走出深山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农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传承,彰显善美韶关“软实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韶关大地人文生态资源丰富,孕育了大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个、省级19个。各地应将乳源瑶族刺绣、始兴宰相粉、仁化石塘堆花米酒等“非遗”故事融入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中,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活非遗文化“一池春水”。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各地应牢牢抓住数字化发展新机遇,聚焦“数字+文旅”的营销新模式,引导乡村民宿等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文旅数字融媒体,积极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数字文旅品牌,讲好韶关善美故事,树立韶关文旅形象。  

以农文旅融合建设和美乡村,培育宜居宜游“新场景”。农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文旅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乡愁”的美好向往。韶关特色传统村落数量多且各具特色,各地应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通过深挖农村的古建民宅、农耕活动、秀美山水等元素,因地制宜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文旅产品,让“诗和远方”回归农村。农文旅融合一头连着游客和消费者,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各地应构建农文旅融合联农带农机制,有效激发龙头企业、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家庭农场、农户等多元主体参与农文旅融合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加快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村庄变农庄、农房变民宿、农产品变文旅商品,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助力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建设之路。  

随着我国文旅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其对地方经济的综合贡献持续加大。我们要紧扣“百千万工程”,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挥“1+1>2”作用,推动韶关文旅从“一阵热”变成“长期热”,让更多的游客了解韶关、爱上韶关、留在韶关。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