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粤北乐昌市云岩镇长塘村的山峦。在一片被晨露滋润的田野上,邱恶麻开始一天的劳作。她驾驶的货车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她日常劳作的交通工具,更是她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脱贫的见证。
今年49岁的邱恶麻,曾是长塘村的一名贫困户。脚下的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如今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她不仅摆脱了贫困的枷锁,更成为当地乃至全省脱贫致富的典范。近日,邱恶麻向记者分享了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见证了她身边脱贫户如今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内心的喜悦。
从困境中崛起 勤劳改写命运
2014年,邱恶麻的丈夫廖赤山摔倒在地。
这一幕让邱恶麻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费尽力气将丈夫送往医院,医生沉重地告知,廖赤山因脑梗导致肢体偏瘫,最终不得不辞掉工作回到家中养病。廖赤山在外打工的收入曾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而她在家照顾8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如今,昂贵的医药费、孩子上学的费用,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了邱恶麻的肩上。她白天在田间地头劳作,晚上则借着微弱的灯光,缝缝补补,为孩子们准备学费和生活费。
2016年,邱恶麻的家庭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帮扶单位乐昌市委党校、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们家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教育扶持、小额信贷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到来,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邱恶麻心中那片阴霾的天空。
“当时,扶贫干部和村干部经常来家里开导我,还帮我摸索脱贫的路子。”邱恶麻回忆起那段日子,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她深知,要想摆脱贫困,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在政策的扶持下,她开始尝试养鸡、养牛,种植蔬菜等农作物。
起初,邱恶麻的种养规模并不大,只有几十只鸡、一头牛和几亩地。2017年,邱恶麻的种养事业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产业扶持政策的带动下,邱恶麻养了50只鸡和一头牛,借钱租了20多亩地,种植香芋、南瓜、辣椒等蔬菜以及少量稻谷、花生,开始了小规模的种养。“自从我家被列入低保户行列以来,孩子们能享受到教育扶持补贴,这份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决心。我深信,只要心怀希望,勇于奋斗,艰难的日子会成为过往云烟。”与邱恶麻的交流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她那份不被生活困苦所累,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扩大种养规模 致富路上不停步
2018年,邱恶麻打算“拼”一把。
她深知,要想让生活变得更好,必须继续扩大种养规模。于是,她向当地银行申请了政府贴息小额贷款3万元,租了300亩山地,还搭建了养鸡大棚,开启扩大规模种养事业之旅。为了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和解决销售问题,邱恶麻利用晚上时间学习种养、电商知识等。
一切都按照她的设想进行——她养的土鸡质量越来越好、数量越来越多,最高峰达4000只/年,不少还远销深圳、广州等地。2019年,邱恶麻正式摘掉“穷帽子”。“在政府的引导下,来我这里买鸡的人越来越多,销路不成问题。”邱恶麻感慨道。
邱恶麻的脱贫故事在长塘村传为佳话,当地帮扶干部和村民都对她赞不绝口:“邱恶麻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勤快、好学,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强,清明前后打田(犁田)比较忙的时候,我们也都会下田去帮助她。”今年上半年,邱恶麻的种养规模已近4000只土鸡、12头牛和10多亩辣椒,2023年她的家庭年收入已经超过6万元。她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幸福的生活。
如今,邱恶麻身边,越来越多的村民效仿她的做法,努力学习新技术,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中。如今的长塘村,不再是那个贫困落后的村庄,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农村。
“我计划再种植黄烟,秋冬季节利用闲置的土地种植上各式各样的叶菜,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邱恶麻深信,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对土地的深情厚谊,定能书写出更加灿烂的篇章。(转载韶关日报 钟政宽)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