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胜、杨优花、唐亚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熟悉的爱心身影活跃在大街小巷。这些身边好人已成为韶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闪耀在群众身边。近年来,韶关通过发挥榜样作用、发扬志愿精神、培养向善环境来加强人们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全市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5人、“广东好人”36人、韶关市道德模范20人、“韶关好人”57人。
///////////\\\\\\\\\\\///////////\\\\\\\\\\\ 选树先进典型 弘扬道德力量 ///////////\\\\\\\\\\\///////////\\\\\\\\\\
韶关善用“美的眼睛”挖掘身边好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推荐评议活动、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在广大群众中常颂好人好事、普树文明新风。自2007年起,我市常态化开展“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韶关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形成了培育、挖掘、树立道德典型的长效选树机制,让优秀典型如源头活水般不断涌现。
近一年来,一件件韶关好人好事频频上“热搜”:两名初中生雨中跪地帮摔倒老人撑伞、一名男士年初三凌晨在西河桥上飞扑救下欲轻生男子、三位热心市民跳河救下落水者后悄然离去……
“我们主要围绕韶关特色,从普通人的不平凡中寻找突破点,从基层中选拔出了许多道德品质优秀、事迹感人至深的模范典型。”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道,韶关还积极畅通推选报送渠道,通过发动群众,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先进典型,在熟悉的人群中推选先进典型。
同时,坚持集中开展与日常开展相结合,实现活动常态化。在评选对象上,通过大量选树百姓身边的平民英雄,让老百姓看得见、信得过、学得来。在评选程序上,坚持严格把关、好中选优,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公正。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特点,区分层次、区分对象,我市近年来选树了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的典型榜样。
广东好人温德胜在2021年“龙舟水”期间,65岁的他全然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跳入水中救起1名80多岁的溺水老人。这并非他第一次救人,他在45年间救起13名落水者,挽救生命于危难之中。
中国好人唐亚水,为救儿子负债百万,为了尽快还完债务,他省吃俭用,5年来,已经累计还款86万元。这名普通的退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亲”“诚信”的真谛。
……
///////////\\\\\\\\\\\///////////\\\\\\\\\\\ 礼遇先进典型 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
礼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让德者有得,才能涌现更多好人,激励更多人行善举、做善事。韶关出台各项措施,从政策层面建立完善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好人的常态机制。
市文明办根据中央、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协调有关职能单位尽最大可能支持,协助解决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从制度层面对帮扶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向全社会清晰地传递了“好人有好报”的价值信号。
“镇党委政府很关心我们,每年都会来关怀慰问,给我们送来慰问金和慰问品,鼓励我们积极面对眼前的困境,让我倍感温暖,现在已经还了大头,离还清债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看到了希望。”唐亚水说道。每年春节前夕,市领导都会带头慰问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给他们送去温暖。
“我们还实施资金、生活、医保、养老、就业、法律6种帮扶措施以及表彰奖励、庆典活动、文化服务等8种礼遇措施,在全社会放大美德效应。”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韶关市第七届道德模范丘新福的妻子因山火烧伤而毁容截肢,一直在家卧床,生活难以自理。他不离不弃照顾妻子、操持家务、挣钱养家,用爱与亲情为不幸家庭撑起一片天空。为鼓励其战胜困难,走出家庭不幸的阴霾,当地政府为他办理了补助和低保,还补助2万元给他建新房子。他说:“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现在日子好过多了。”
此外,我市整合社会资源,帮助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家开始以实际行动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我市已逐渐形成了关爱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的新风尚,进一步擦亮了“善美韶关”城市品牌。(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