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感谢政府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兵。”7月底的粤北山区夏日炎炎,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石井村的一间老屋里,68岁的退役老兵张祥民紧握着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手,眼角泛起了泪光。
这份带着温度的关怀,源于镇服务站为他申请到的1万元应急救助资金。1976年12月,张祥民穿上军装,将五年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1981年退伍返乡后,他成为农民,用军人的坚韧与担当撑起了一个家。老伴去世后,他与儿子张子添一家相依为命,靠着每月360元的优抚补助和务农收入维持生计,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然而,平静的生活在今年4月被打破。张子添被确诊为癌症晚期,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此前,38岁的张子添靠打零工补贴家用,今年1月至4月每月约4000元的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儿媳为照顾丈夫和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早已辞去工作,全家失去稳定收入,高昂的治疗费更让家庭不堪重负。
“不能让老兵在危难时没人管。”隘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得知了张祥民的困境。服务站坚持每月开展“敲门行动”,通过面对面交流、拉家常的方式,建立起详实的退役军人动态档案。正是这次常态化走访,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张祥民家的变故。
得知情况后,服务站迅速行动。工作人员当天就来到张祥民家核实情况,详细询问家庭收入、医疗开销等。经对照相关政策,张大爷符合救助条件,张子添因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生活严重困难,属于应急救助范畴。服务站负责人王奇勋当即决定启动快速办理通道,安排专人全程协助准备申请材料,主动对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沟通审批事宜。从收集材料到逐级审核,再到资金拨付,仅用了15个工作日,1万元应急救助资金就打到了张祥民的银行账户上。拿到救助金的那天,张祥民找出了珍藏多年的退伍证,摩挲着泛黄的封皮感慨:“离开部队这么多年,政府一直没忘我们,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更暖了我们老兵的心。”
应急救助资金的及时发放,是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的具体实践,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体现。接下来,服务站将持续跟踪张祥民家的情况,协调更多政策资源,让退役军人感受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离军不离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