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善美之城 >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专栏

乳源:兵支书退役不褪色,爱岗敬业显担当

时间:2025-07-22 16:34:21 来源: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人民政府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在韶关的深山之中,有这样一位身影,他脚步坚实,目光坚定,面对村务治理,汹涌的洪流、肆虐的山火、灾后的狼藉,他总是冲在最前线。他就是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深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汉军,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位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的深刻内涵,在平凡中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扎根村委启新程,服务为民守初心

  2024年,余汉军任职深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一新的岗位,对他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实现为人民服务初心的又一个舞台。

  初到深源村委会任职,余汉军便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家中,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他与村民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大家有什么困难跟我说说,咱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他的话语朴实而真诚,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尊重。

  余汉军深知,要想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发展村里的经济。因此,他积极考察村里的资源优势,流转连片土地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培育良种水稻、花生、烟叶等农作物,“这几十亩撂荒地,以前长的是杂草,现在种的是‘金稻谷’。”  

  余汉军蹲在田埂上,手指碾着新翻的泥土,身后是刚定植的水稻苗。如今,水稻苗已结出穗穗金稻谷,村民们的收入也有了明显提高。

  图片

  除了关注农业发展,余汉军还十分重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村里修建了柏油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善了饮水条件。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深源村中的村道曾是村民心口的刺——道路狭窄且坑坑洼洼,农用车错车要倒退出百米。在余汉军的努力下,最终争取到了村道建设的资金。如今,新铺的柏油路早已建成,过去会车要倒退出百米的急弯,如今也变成了双车道,车斗里的袋袋稻谷都不晃荡。除了修建村道,路灯安装更见巧思。他在村道两旁建了“太阳能+储能”路灯站,既能满足主干道照明,又能为留守的老人、儿童的夜间活动场所带来光亮。

  图片

  在村委日常工作中,余汉军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严谨和党员的奉献精神。他认真处理村里的每一件事务,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政策落实,他都尽心尽力。他总是说:“我是村民们选出来的书记,就得为他们办实事。”这就是兵支书余汉军对自己最朴实的工作要求。

  山火救援逆而行,火海之中写忠诚

  2023年年底,乳源大桥梅子山、游溪先后突发山火。熊熊烈火吞噬着山林,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严重威胁着周边村庄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警铃响起,时任民兵的余汉军一次次冲在了前面。抵达火灾现场后,他迅速观察地形和火势走向。山林间地形复杂,植被茂密,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灭火工作困难重重。但余汉军毫不畏惧,他手持灭火拖把冲向火海。火焰炙烤着他的脸庞,热浪扑面而来,让他几乎喘不过气。但余汉军紧紧盯着前方的烈火,奋力扑打着。每一次挥动拖把,都带起一阵尘土和火星,他的头发被烤得发烫,脸上也被烟灰熏黑,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毅。在灭火过程中,余汉军需要不断地在陡峭的山坡上穿梭,开辟隔离带。他拿着油锯,小心翼翼地砍伐乔木和灌木,为后续的灭火工作创造条件。山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稍有不慎就可能摔倒受伤。但余汉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身体素质,稳稳地向前推进。他的手上磨出了血泡,胳膊也被树枝划伤,但他简单地处理一下伤口,便又投入到战斗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依然凶猛,余汉军和队友们的体力消耗巨大。为了保持战斗力,他们赶紧喝几口水,吃几口干粮,然后又迅速投入到战斗中。他还不忘鼓励队友们:“兄弟们,坚持住,我们一定能把火灭了!”在他的鼓舞下,大家士气高昂,继续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经过数小时的艰苦奋战,山火终于被成功扑灭。余汉军看着眼前焦黑的土地,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次胜利来之不易,是全体救援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他,也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灾后清理勇担当,橙色身影映初心

  2022年6月,韶关市武江区江湾镇遭遇灾害,洪水退去后的城市一片废墟。街道上淤泥堆积如山,垃圾随处可见,树木横七竖八地倒着,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居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时任民兵的余汉军,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投身到灾后清理工作中。他身着橙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持铁锹,宛如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清晨的阳光洒在他坚毅的脸庞上,映出他忙碌的身影。他弯下腰,用力地将淤泥一锹一锹地铲起,装入旁边的推车中。淤泥中夹杂着各种杂物,玻璃碎片、金属残渣不时划破他的手套,但他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清理着。

  图片

  在清理过程中,余汉军不仅是一名劳动者,更是一名温暖的传递者。他主动帮助受灾群众搬运受损的家具,清扫家中的淤泥,细心地询问他们的需求。“大爷,您别着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他的声音亲切而温暖,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受灾群众心中的阴霾。看到一些老人和妇女试图帮忙,他却心疼地劝阻道:“你们歇着吧,这种活儿让我们来。”说完,又转身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余汉军还是团队中的主心骨。他一边干活,一边鼓励着同事们:“大家加把劲,咱们早点干完,老乡们就能早点过上正常日子。”他的话语如同号角,激发着大家的斗志。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清理队伍充满了活力,原本沉闷的街道渐渐响起了劳动的号子声。

  抗洪一线显本色,洪水面前筑堤坝

  2022年7月,乳源南水水库泄洪在即,下游地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洪水如猛兽般蓄势待发,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应急救援者,余汉军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他迅速集结队伍,投入到紧张的抗洪准备工作中。

  在泄洪前的日子里,他和同事们日夜坚守在水库周边,对大坝、泄洪道等关键部位进行地毯式排查。他们冒着暴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道路上,仔细检查每一处设施。余汉军的眼神始终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隐患。“这里再加固一下,千万不能马虎。”他认真地叮嘱着队友,手中的工具不停地忙碌着。当泄洪开始,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余汉军和同事们立即投入到转移群众的工作中。他穿梭在各个村庄,挨家挨户地劝说群众撤离。“乡亲们,洪水来了,大家赶紧撤到安全地方去!”他的声音在风雨中格外响亮。遇到一些固执的老人不愿意离开,余汉军便耐心地解释洪水的危害,甚至帮忙收拾贵重物品。他背着行动不便的老人,蹚过湍急的洪水,将他们安全地送到临时安置点。

  图片

  安置好群众后,余汉军又迅速投入到堤坝的防护工作中。他和队友们一起装沙袋、筑堤坝,试图阻挡洪水的侵袭。雨水和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他依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多垒一个沙袋,就多一份保障。”他的话语坚定有力,成为大家坚持下去的动力。在余汉军的带领下,队员们齐心协力,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堤坝,守护着下游地区的安宁。

  余汉军,这位退役军人、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绽放着同样的光芒。他始终坚守着爱岗敬业的初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无私奉献。在未来的日子里,余汉军将继续在深源村这片土地上耕耘不辍,为村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