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善美之城 > 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专栏

韶关“95后”退役军人郭崇斯:“稻草计划”为山区学习铺就希望之路

时间:2025-04-14 09:50:04 来源: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中,他是新疆军区某红军团的坚毅战士;在爱心助学的道路上,他化身为山区孩子的“助学班长”。韶关“95后”退役军人郭崇斯用自己的热血与担当,在离开部队后依旧续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以“稻草计划”为山区学习铺就希望之路。

爱心接力,传承家风力量

  郭崇斯来自广东韶关的一个充满大爱的家庭,父母的善举如同明灯,照亮了他成长的道路。1992年,父亲郭家荣因家境贫困濒临辍学,一名韶关籍的解放军战士将每月21.5元津贴中的20元汇给他,连续资助15个月直至其顺利完成学业。后来父亲患病,又在公司众人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心怀感恩的父亲,在事业有成后积极投身公益,成为“深圳特区五星级义工”。母亲谭秋香的献血证摞起来有词典厚,她29年累计献血5600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荣获“韶关市热血好市民”“优秀志愿者”称号。

  浸润于这样的家风,郭崇斯自幼便将助人精神融入血脉,大学期间便活跃在各类公益活动中,担任公益协会会长,组织探望孤寡老人和抗战老兵。受父辈军人情结影响,他毅然参军,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团淬炼出“人民至上”的坚定信念。

  点亮希望,创新“稻草计划”

  2022年夏天,服役期间的郭崇斯开启了助学之旅。他先是通过网络和电话,四处寻找可靠的资助平台,为云南偏远山区的两名学生送去希望。他偶然结识了离休后资助420名学子、捐款超114万元的“最美退役军人”李一飞爷爷。前辈的事迹深深触动了郭崇斯,他决心探索出更有效的助学模式。

图片

  他创新推出“12+1”造血式助学模型:每资助1名学子,即组建10人提供资金、1人心理辅导和自己全程督导的帮扶闭环。为确保精准帮扶,他在青基会平台精心筛选贫困山区孤儿家庭或特困家庭的优秀学生信息,逐个核实情况后,通过朋友圈招募12名爱心人士结对资助1位困境学生。其中10人负责提供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初中生每月400元、高中生及大学生每月500元;1人担任心理辅导老师;他自己则作为组长,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定期跟踪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小组成员。“稻草计划”的名字饱含深意,郭崇斯希望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再成为压垮孩子读书梦的最后一根稻草。

用心帮扶,守护学子梦想

  在“稻草计划”的推进过程中,郭崇斯对每一位受助学生都关怀备至。小侯自幼父母离去,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小刘养父去世,与残疾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小王成绩优异,却面临家庭经济压力……这些孩子的情况,郭崇斯都铭记于心。

每到开学、放假,他都会主动询问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购置各种助学用品。他为成绩优异的住校生购买学习用具,为热爱文学的学生挑选书籍杂志,为在昏暗环境中学习的学生送去崭新的书桌椅和台灯。他还为从未过过生日的小侯精心准备蛋糕,为成绩下滑的小夏联系清华大学研究生传授学习方法。甚至,他利用休假时间,不远千里前往河南家访慰问困难家庭,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郭崇斯说:“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好,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汇聚力量,传递爱心火炬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郭崇斯的“稻草计划”影响力越来越大。他在朋友圈发布的招募推文,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纷纷响应。目前,“稻草计划”已凝聚200余名爱心人士,其中,军人占比20%。这些爱心人士来自各行各业,大家都怀着一颗热忱之心,为山区贫困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受助学生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云南,拓展到贵州、四川、河南等10个省份的偏远山区,涵盖汉、白、彝等7个民族,目前已资助28名学生,累计资助金额已达15万余元。退伍后的郭崇斯计划深耕家乡韶关,将助学火种播撒至粤北山区。

  正如老连长的嘱托:“军人可以退役,但为人民服务的战位永不撤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郭崇斯始终以战士的姿态,在助学战场上续写着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赤诚篇章。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