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韶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机关委员会、中共南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支部委员会共同组织党员前往南雄市油山镇上朔村开展“深化政治机关意识 强化对党忠诚教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联学共建,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铸牢对党忠诚,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上朔村原名朔溪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1925年9月建立了朔溪乡农民协会,1929年至1934年,红军多次经油山来往粤赣两地,多次在上朔村驻扎。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上朔村留下了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
沿着“历史步道”,党员们来到上朔村人民会堂,参观了朔溪乡农民协会遗址,解说员将成立南雄县苏维埃政府、发动农民暴动、开展土地革命运动、上朔村围攻战等历史娓娓道来,党员们边听边看,感受风雨如晦的峥嵘岁月,腼怀献身革命的先烈英灵,对党的光辉历程、伟大建党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在上朔村人民会堂,党员们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全体人员面对党旗,高举右拳,庄严宣誓,表达着不忘历史、传承革命精神,敢于爬坡过坎、砥砺前行的决心与信心。
随后,党员们集体走进彭家大院,学唱红军题壁歌谣《当红军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谁来压迫人……”这首有曲谱、有歌词、完整的红军歌,靠老百姓用泥巴将墙上的字裹住才得以保存下来,歌曲词谱原迹依然清晰可辨。传唱至今的这首歌谣,见证了革命历史,让党员们深刻体会到老百姓和红军之间的深深“鱼水情”。
沿着历史的足迹,大家来到了“红军井”,慰问了住在附近的退役军人老党员,为他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和组织的关怀。“红军一般都是晚上来到村子,也不敲门打扰村民,就住在祠堂、柴房、路边和屋檐下,到了次日,用过的粮食、柴草等物品暗自归还原主,临时取下当床的门板也按原样放回。”在谈起过往的历史时老同志们如数家珍,“村里有一口老井,曾年久失修,导致村里吃水困难,红军听说后,主动帮忙修复老水井。乡亲们感念红军,因而把这口井命名为‘红军井’”。这种铁一般的纪律、一心为民的情怀再次让现场的党员深受震撼,对学习并遵守党纪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苏维埃政府办公遗址、徐氏祠堂、彭显模故居、彭显伦故居,一栋栋旧居、一件件革命文物、一条条红色标语,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党员们身处其中深受教育。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小明号召全体党员,要把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心系群众的情怀、纪律严明的传统发扬好、继承好,做到知责尽责、知纪守纪、知重负重,自觉奋发向上、争先创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中,为韶关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退役军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