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年前,一位年轻的解放军士官胡应平因患肺结核入院治疗,在护士周京珍的精心护理下很快痊愈出院,两人也因此结下深厚情谊;62 年后,当年年轻的士官如今已年近九旬,这段往事一直在他心底珍藏着,为了在有生之年再见一次周京珍护士,胡老先生萌发了寻找老战友的念头。然而两人60 年前先后从部队转业,天各一方再无联系,人海茫茫,寻找谈何容易。
因病结识病愈失联 故事发生在1958年5月的⼀天,27岁的原南京军区军事学院文化教员胡应平因高烧、咳嗽,被送往位于汤山的解放军第83医院救治,经检查是肺结核入住肺科病区。肺结核,这个病曾经是个“狠”角色,曾被冠以“痨病”、“白色瘟疫”的名号,令不少患者闻之色变,年轻的胡应平不免情绪低落,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很快便痊愈康复了,其中,有位叫周京珍的护士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周京珍年纪和我差不多大,工作认真负责,对待患者十分热情、关心,相处中可以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虽然已是 60多年前的往事,胡老先生回忆起来依旧思路清晰,历历在目。 83医院位于南京汤山,抗战前夕原是侵华日军建的一所陆军医院,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三军总医院汤山分院,全国解放后为华东军区第三陆军医院,1954年更名为解放军第83医院。“当时83医院里的军医、护士来自五湖四海,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家的工作热情都很高。”胡老先生回忆说。 当时刚解放不久,部队的干部、战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全军开展文化学习,号召向文化大进军。83医院就抽调一些人员组成培训力量,给官兵培训。胡应平病愈出院后就留在该院工作,周京珍也被抽调其中,担任文化教员。“周京珍工作认真负责,一边做好护士工作,一边还要备课,晚上给官兵培训,她负责讲解中学数学。我们的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还在全军中评为一等奖,医院政委还进京领奖。”胡老先生说。后来周京珍于1960年9月转业至南京市传染病医院工作,两人也失去了联系。 一封寻找老战友的信寄到广东乐昌 转眼 2018年春节将至,胡应平退休前单位领导上门慰问,交谈中,他将想寻找战友周京珍的心事跟单位领导说,该单位领导十分重视,立即交办人事部门帮助办理。该单位人事科工作人员前往南京市公安局查询,据南京市公安局档案记载,周京珍户口已于1963年6月份迁往广东韶关乐昌市。 广东乐昌与安徽马鞍山远隔一千多公里,有什么渠道能找到周京珍呢?正当胡老先生和家人苦苦思考时,一位亲友给他支了个招:不妨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联系一下试试。 抱着一丝期待,2020年7月28日,胡老先生将一封《关于寻找老战友周京珍女士的请求》的挂号信寄到广东乐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峰回路转老先生收到回音 7月30日早上刚上班,乐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文走进办公室,拆开放在桌面上的挂号信一看,“周京珍”三个字跳入眼帘,“难道会这么巧么?莫非是同名同姓?”,当他再仔细阅读全文,尤其看到文中后附上的周京珍的照片,那亲切、熟悉的面容,正是自已已故的岳母周京珍。 看完来信,李伟文为胡老先生跨越60 余载的这份沉甸甸的战友情深深感动,同时他也感到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责任重大,他立即拨通了信中胡老先生的电话,对老先生这份沉甸甸的情谊表示感谢,同时,遗憾地告诉老先生,周京珍女士已于2012年8月因病辞世。 跨域上千公里后代帮忙了心愿 考虑到胡老先生年事已高,为了让老先生安心,李伟文决定代表岳母亲自去一趟安徽马鞍山。8月18日下午,李伟文一行拜访了马鞍山市花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并进行了座谈交流,随后,李伟文一行马不停蹄地赶到胡老先生家。 图为胡老先生和李伟文。 胡老先生感慨地对李伟文说:“周京珍当年对我有救命之恩啊!”他说,当时自己的病情几经反复,差一点就要报病危了,多亏了周京珍和几位医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后来检查透视,肺部的钙化点都消失了,恢复的速度如此之快连医生都说是奇迹! 李伟文告诉胡老先生,其岳母周京珍是一个热情、善良、温和的人,岳父是一位在抗美援朝中光荣负伤的军人,在南京住院后与岳母结识、相爱、结婚;婚后两人回到岳父的原籍广东乐昌工作,岳母在乐昌中医院工作直至退休。岳父身体不好,周京珍一直精心照顾,无怨无悔,她与战友、同事、邻居,都相处融洽,口碑很好,她的三个儿女也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告别之时,李伟文与胡老先生的女儿都表示,今后两家人要像亲戚⼀样走动往来,把前辈们对待工作的执着之情、对待患者的无私之情、对待战友的热诚之情、对待家人的奉献之情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