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自然资源厅相关同志和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省社科院等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到我市召开《韶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省级专家评审会,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管理局、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悉,为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韶关历史文化遗产,擦亮“韶文化”品牌,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市自然资源局于2022年4月启动《规划》编制,确定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了保护范围,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提出了保护和活化利用措施。《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专项规划之一,是韶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的依据,目前,已完成部门意见征集、规划公示、听证、市级专家评审、市级规委会审议等论证程序。
专家评审组先后到市区广富新街及升平路历史文化街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韶州府学宫大成殿、风采楼等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和节点进行考察。通过实地参观、听取汇报、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韶关历史脉络、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状况、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情况。专家评审会听取了编制单位关于《规划》成果的汇报,并指出《规划》聚焦“中原岭南文化交融发展的千年古郡”“古今一脉,以矿冶为基础的华南工业基地”“禅宗弘法的祖庭圣地”等历史文化价值和“三脉汇聚”“三江汇流”“三江六岸”“一城八门”等文化特色,提出做好“岭南源流”“古虞名郡”“禅宗圣地”“矿冶重镇”“革命热土”五大保护主题,强调整体保护,做到风貌传承、文旅融合。
与会专家对《规划》予以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问题分析深入、内容全面、技术路线清晰,符合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技术标准要求,原则同意通过《规划》,并从加强韶关历史文化遗存的挖掘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提炼,创新方法路径、促进活化利用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本次专家评审会会议精神,充分结合专家评审组的意见建议,优化完善规划成果,为进一步加强韶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高效的规划服务。(转载韶关日报 吴嘉宁 张梦婕)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