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要发现问题,更要学会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根本上的漏洞,对于新时代的审计工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挑战。这项挑战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审计工作者身上就是要培养向体制机制问题追根溯源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这是本次采访活动中审计工作人员跟记者们提及次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要陪伴他们整个审计职业生涯的一件大事。“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这是审计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叹,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审计人的思维和办事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做好“助攻手”。那他们都具体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呢?
有着多年审计经验的市审计局干部张永忠针对学习的方法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要提前学、有针对性地学,例如政策、纲领性文件、法律法规等;二是要经常温故知新,从已完成项目的记录或者报告中总结规律、经验;三是用好‘他山之石’,把其他的学习资源调动和运用起来。”想要捕捉体制机制上的漏洞,前提是要对体制机制的内涵足够了解和熟悉,只有把它研究透彻了,才能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在业务层面的学习上,余凯在大学里学的是财政专业,虽然与审计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要接好审计的担子,还是不断补充知识,增加实践。“单位非常重视对我们审计业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多的学习机会包括各种培训班和考试,甚至还有激励措施;此外,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还是差很多,边学理论边做项目,进步更快。”另外,工作经验有时是可以复制的,这也是一种别样的学习方式。参加审计工作之前,余凯是某地基层一名大学生村官,在扎根基层的一年时间里,他逐步学会了与老百姓打交道。“在与被审计单位打交道时,曾经的经验都可以拿来当做参考,实行起来还很有效。”实践中的学习更有指导性。
韶关市审计局的另一个年轻人霍昕在学习的问题上也深有体会:“每次在进入一个新的审计项目前,通常是对这个项目涉及的领域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的,必须提前做功课,恶补相关知识。”通过不同项目的锻炼,一个成熟的审计人最终几乎都是一个全能型选手。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讲话中反复强调要把学习当成增长才干的基础工程。审计人的素质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审计工作的成效则直接影响着政府职能转变的进程和效率。新时代审计要做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助攻手”,必须将学习之路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