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第十八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韶关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等单位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在市区百年东街A区桥头广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档案文化宣传活动。活动通过“老照片记忆长廊”“‘百千万工程’成果展”“普法宣传”“业务咨询”等板块,书写属于韶关的集体记忆,让市民在互动中感受档案魅力、见证城市发展。
沉浸式体验:老照片唤醒城市记忆
上午9时,广场中央的“记忆长廊”人头攒动,主题打卡墙上承载时代印记的老照片成为焦点:黑白影像中,既有民国时韶关城市旧貌,也有上世纪40年代韶关遭遇特大洪水后的民生状况;既有用一艘艘小木船串联而成的浮桥,也有中山公园前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有市民指着一张张泛黄的旧照感慨:“这是我印象中的民生路、曲江桥、风采楼……”档案记录的不只是历史,更是普通人的烟火人生。在“我与档案合个影”互动区,市民怀着对历史的致敬和对未来的期许,争相与韶城老照片合影。
市民在活动现场留影打卡(武江区档案馆 邱小庭 摄)
零距离服务:档案惠民暖人心
2025年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五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施行一周年。活动现场设置普法宣传专区,通过案例图解、派发法条单行本等形式向市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单行本、折页、手册等300余份,并接受群众档案管理、保护、利用等相关法律咨询。
市民通过展板了解韶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韶关市档案馆 潘志立 摄)
活动现场的“档案业务咨询点”吸引众多市民咨询:“破产企业档案怎么查询?”“工龄如何通过档案佐证?”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并详细讲解档案查询流程、家谱查询、婚姻档案查询等。
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市民疑问并发放档案宣传资料(韶关市档案馆 潘志立 摄)
“百千万工程”成果展:档案见证乡村振兴蝶变
活动现场布置的“请听档案说——记录好留存好‘百千万工程’实绩”专题图片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展览精选近100幅(组)珍贵影像,以“绿美建设”“民生记忆”“文化传承”“产业跃升”“蝶变见证”等五大篇章,展示了“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镇村旧貌换新颜的鲜明对比、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活场景、绿水青山的生态印记、民生福祉提升的温暖瞬间,全景式记录韶关城乡蝶变的发展历程,立体呈现了全市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这一刻,档案资源转化为决策参考的“智囊库”、经验传承的“活教材”、凝聚共识的“强纽带”,充分展现档案工作服务发展大局、赋能基层治理、指导实践创新的时代价值。
市民观看“请听档案说——记录好留存好‘百千万工程’实绩”专题图片展(韶关市档案馆 潘志立 摄)
在这场持续3小时的档案文化之旅中,一张张合影、一个个身影,共同书写着“档案:与社会共情,与时代同行”的生动注脚。这场活动是一次档案文化之旅,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城乡记忆建构之旅——因为每份档案都会说话,而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与续写者。
此次活动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展示档案工作价值、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窗口。通过韶关发布、韶关家园等多媒体开展多种宣传形式,如设置专栏、发布预告、图解档案法律法规、国际档案日宣传视频合集等,进一步提升了宣传力度。下阶段全市档案系统将进一步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持续深化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职能,为韶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档案力量。
撰稿:韶关市档案馆 罗炅 贺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