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 《韶关历史文献丛书》首发仪式暨出版精品座谈会在韶关书城举办。市委书记王瑞军,广东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韶关历史文献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主编刘启宇等领导嘉宾共同为《丛书》及《韶关简史》《曹溪通志》等出版精品揭幕。
《丛书》是韶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韶关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影响力最广的出版项目。全书共55册,由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共同组织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为一部地方性的历史文献丛书,《丛书》集中反映了古代直至1912年韶关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史地理、文化教育、习俗民情以及自然资源状况。
2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广东省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省水文局韶关水文分局、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三家单位入选。加上早前申报成功的市科技馆,至此,韶关市共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家。
6日 晚,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新闻联播》栏目中,广东丹霞山亮相“大美中国”展示环节,向全国公众展示了丹霞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美景。
7日 韶关市人民政府印发《韶关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主要明确到2035年及“十四五”时期韶关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改革政策举措,是指导韶关市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以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共同行动纲领。
14日 下午,由曲江区人民政府、韶关市商务局主办,韶关市交旅集团、韶关市城投集团、中国邮政韶关分公司协办的“打造大湾区农产品供应链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举行。
19日 上午,中国摄影家协会通报继续授予40家单位“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称号的决定,其中仁化县再次被授予“中国摄影创作基地”称号,是广东省唯一被认定的“中国摄影创作基地”地区。
26日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同意开展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公布58个EOD试点项目名单。其中,“韶关市曲江区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煤矸石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入选,成为广东省首个入选项目,属国内首创。
28日 韶关市总工会召开全市202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座谈会,并为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奖。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粤北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长沈智姹,全国工人先锋号单位代表、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质量检验中心副主任、工会主席黄青,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代表、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唐良卫,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雄市第一中学校长饶盛祥,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丰县中医院普外科主任陈初航,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乐昌市餐旅烹饪协会会长陈锦洪分别发言,表示要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引领带动作用,以昂扬奋进的精神为韶关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 由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腾爱兴村帮镇”韶关项目举行签约仪式。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瑞军,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见证签约仪式并致辞。
29日 乐业路上跨京广铁路桥正式建成通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瑞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少荣,市政协主席胡海运,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凌振伟调研检查桥梁建设情况并乘车体验通行。
是月 新丰县丰城摩托车电子化考场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韶关摩托车驾驶人考试从人工评判进入智能化电子评判,使考试流程更加规范、有序、标准。这也是韶关市首个摩托车智能化电子考场。
△ 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全国20个2021年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的城市给予通报表扬,韶关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 专家团队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155种苔藓植物保护区新记录种,其中广东省新记录种6种。至此,车八岭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共记录有68科145属313种,占广东省总数691种的45.3%。
△ 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考察中,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
△ 中国科协办公厅公布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增补名单。其中,韶关南雄入选,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创建单位。截至目前,韶关市已经有南雄市、始兴县和仁化县三个县(市)被确定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