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动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地理教学新路径,2025年10月16日上午,韶关市初中地理“韶优课堂”七年级课例展示活动在韶关市第十三中学成功举行,共有一百多名地理教师参加活动。本次活动以课为媒,聚焦课堂创新,三位教师同台竞技,以生动有趣的课堂实践,充分展示了“韶优课堂”的探索成果,为全市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研讨范本。
一、三堂好课联动,让地理知识与核心素养“活”起来
本次展示的三节课例,精准切入七年级教学重难点,以巧妙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学生活动,将“双新”理念化为看得见的课堂实践。

课例《地球的自转》:在实验中解密规律
韶关北江实验学校林静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我们的一天”入手,用富有感染力的图片引发对昼夜交替的好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实验室。学生们分组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地球运动,亲手记录、合作探究,将抽象的“自转周期”和“昼夜更替”原理内化为直观、深刻的认知,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课例《地球的公转》:在探究中读懂成因
广东韶关实验中学刘艳菊老师以“韶关的四季为什么不同”这一真实问题驱动教学。通过“手电筒直射与斜射”对比实验,学生直观理解了太阳辐射与热量分布的关系;通过对地轴倾斜与否的对比演示,学生自主建构了“地轴倾斜是四季成因关键”的核心概念。课堂更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解释“天安门升旗时间变化”等生活现象,成功地进行了爱国教育,实现了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与区域认知的深化。

课例《等高线地形图》:在情境中破解密码
韶关市第八中学冷继桂老师别出心裁地创设了“旅行博主登龙剑山”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帮助“博主”规划路线、寻找水源和露营地的趣味任务中,逐步明晰了海拔、相对高度等概念,并通过动手搭建等高线模型、绘制地图,将立体的山体部位与平面的等高线图建立联系,空间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创新教具赋能,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课后分享环节,刘艳菊和冷继桂教师无私展示了精心制作的低成本教具:自转演示仪、可调地轴公转模型、泡沫板等高线地形模型等。这些“可视化”教具不仅化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习难度,更为观摩教师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教学思路,彰显了“韶优课堂”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活动最后,韶关市地理教研员李文老师对三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这三节课共同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双新”核心理念,通过真实情境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了从知识传授到思维培养、能力提升的转变。她鼓励全体地理教师继续大胆创新,让地理课堂更加贴近生活、充满趣味,真正走向深度教学。
本次“韶优课堂”展示活动,既是一次精彩的教学展示,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碰撞。它标志着我市初中地理教学在深化“双新”实施、创建优质课堂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韶关初中地理教育将继续以“创新、实践、融合”为方向,引领学生从课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