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地区自古人文荟萃。有西汉初年大将军梅绢、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余靖等。近代以来,有革命烈士李任予、开国中将谭甫仁,抗日名将薛岳、张发奎。当代韶关籍名人有运动名将侯晓兰、数学专家朱熹平、生态环境专家潘晓玲(已故)、农业科学家刘耀光院士。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韶关留下光辉的革命印记。韶关市是世界上著名的红层古生物圈恐龙的故乡,是12.9万年前“马坝人”的故乡,是石峡文化和海外瑶族的发祥地。韶关素有“岭南名郡”之称,2023年底,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402个,其中国家级10个、省级74个。全市市级红色革命遗址1203处,其中502处被列入省级红色革命遗址名录,全省排名第三。粤北的汉区,方言土话多。在汉语方言中,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外来文化在韶关地区交融渗透,使韶关民俗既有岭南特色,又有中原地区、山区的风貌。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4.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0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85.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1.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18%;乡村常住人口113.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7万人,出生率6.90‰。韶关市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少数民族总人口5.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6%。全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有全市性宗教团体4个,有宗教活动场所54个,另有1处伊斯兰教临时聚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