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腾讯豪掷50亿元投资建设的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韶关)智算中心项目正式动工,为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2022年正式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唯一的数据中心集群以来,韶关举全市之力推进集群规划编制、算力和配套设施建设、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一座“立足韶关、服务湾区、连接全国”的智能算力之城正在加速形成。
“机遇宝贵,不可错失。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成效初显,但还要再加把劲,添把火!”省人大代表、韶关市诺正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黄丽忠在今年省两会期间特带来一份《支持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两年精耕,成效初显
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是韶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黄丽忠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韶关全力推进集群起步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培育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据产业集群,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黄丽忠发现,两年来,韶关算力规模加速壮大、通讯网络高效运行、算力调度设施持续完善、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算力规模加速壮大。聚焦大型互联网企业对数据中心“两地三中心”的布局要求,在浈江产业园、莞韶城、曲江经济开发区三个片区规划6277亩作为韶关集群起步区用地,全力推进集群建设。目前已引进总投资621亿元的22个数据中心项目,规划建设54.6万标准机架。其中,电信、联通等6个项目已投产6.74万标准机架,电信二期、联通二期、鹰硕二期项目已完成土建工程,腾讯、万国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通讯网络高效运行。按照国家和省规划要求,编制了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已成功构建以韶关为中心的“市区1ms、大湾区3ms、省内5ms、枢纽中心和主要省会城市20ms”高速算力时延圈。建成连接大湾区城市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到广州、深圳传输骨干机房单向时延已分别降至1.3ms、1.66ms,能满足大湾区绝大部分低时延类业务需求。
——算力调度设施持续完善。联合鹏城实验室建成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中心,已接入鹏城云脑II、广州超算、华南数谷智算中心等7家算力资源,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并被国家数据局选为监测调度试点。
——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建成27万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数据应用产业园,已招引鹏城实验室、百度、奇安信、广州数据交易所、韶关市数据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成功引进66个上下游项目,目前已投产26家。百度数据标注基地已有6家数据标注服务商入驻,广州数据交易所(韶关)服务基地已有注册会员22家、入场数据标的38个,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乘势而上,持续攻坚
“我们算力成本优势、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投资信心也有待进一步增强。”在调研过程中,黄丽忠发现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黄丽忠认为,韶关集群是服务全省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算力设施,直接关系到广东未来发展,需要省委、省政府在算力统筹布局、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在算力统筹布局方面,黄丽忠建议,按照国家和省布局政策要求,强化全省数据中心建设统筹力度,大湾区城市主要建设3000个标准机柜以下、服务本地区极低时延需求的边缘计算中心,其他服务中低时延需求的大型、超大型算力设施向韶关集群转移集聚,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相对集中的算力空间布局。
“韶关集群建设是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是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算力基础设施,需要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黄丽忠建议,按照省有关会议精神,从2025年至2029年省财政以财力补助方式每年安排资金支持韶关集群建设发展。
黄丽忠告诉记者,韶关已与华为公司就在韶关集群建设先进存力中心达成一致意见,首期将建设20PB存力中心,先行先试将存入并开放韶关气象、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数据。“建议省支持省级存力中心落地韶关,存放省级公共数据,并引导湾区城市数据放到韶关,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的数据存储基地。”
此外,深圳、韶关同时在组织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申报工作。他建议省支持韶关成为直联点城市,统筹深圳、韶关两个新增直联点的建设,从省级层面协调深圳市按照“一省三直联点”的模式调整其申报方案。(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