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生态环境局 > 工作动态

【绿美先锋】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乐昌分局:守护粤北生态 做“绿美”优等生

时间:2025-08-14 16:07:03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编者按:

       榜样引领,战鼓催征!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我省生态环境系统一批先进典型获此殊荣。“广东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及《环境》杂志同步开设【绿美先锋】专栏,聚焦先锋风采,讲述奋斗故事,充分展示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貌和生态环保铁军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我们见贤思齐,汲取榜样力量,共绘美丽广东壮美画卷!本期讲述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乐昌分局,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


图片

     

       清晨的武江泛着粼粼波光,一群白鹭掠过乐昌段清澈的河面,在朝阳下划出优美的弧线。“白鹭是最严格的‘环境检测员’,它们回来了,说明我们的工作没白干。”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乐昌分局局长黄常春望着江面说道。

       乐昌,这个曾经为跨省污染治理头疼的边界小城,如今已成为广东省守护绿水青山的典范。凭借在生态保护、跨界治水、山区治污等方面的创新突破,韶关市生态环境局乐昌分局(以下简称乐昌分局)这支扎根粤北的环保铁军,用智慧和韧劲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生态答卷,近日获评广东省“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抬眼可见“乐昌蓝”

        近年来,乐昌人的微信朋友圈里蓝天白云已成为“常客”。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乐昌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22年的90.8%跃升至2024年的98.9%,PM2.5均值仅为21微克/立方米,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二类区标准限值。抬眼望去,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令人心旷神怡的“乐昌蓝”。

图片

乐昌城区 乐昌市融媒体中心 摄


       这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背后,是当地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理。通过深入推进涉VOCs企业治理、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以及低效治理设施清理,强化扬尘管控,严格管控秸秆焚烧和露天烧烤,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累计发出12次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精准应对不利天气,为守护蓝天白云筑牢防线。2025年春节期间,乐昌分局干部全体出动,在除夕、年初一等20时至凌晨2时重点时段,联合多部门精准巡查、立体宣传和源头管控,形成烟花爆竹有效管控,春节期间颗粒物浓度低于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  

       更令人振奋的是,广东省南岭森林大气环境与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建成投运,为这场绿色变革提供了科技支撑。该站填补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周边森林背景地区大气环境与碳中和基础数据的空白,不仅守护着乐昌的蓝天碧水,更为广东乃至全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创新跨省治水模式、俯身便赏“武江绿” 

       武江的水清了,也是乐昌人这几年最真切的感受。漫步在改造后的滨江步道上,市民三三两两在此晨练。“碧水蜿蜒通南北,武江风物似江南。”一位打着太极拳的老先生颇有诗意地评价道。

       监测数据显示,武江乐昌段水质近三年达到稳定Ⅱ类标准。曾经困扰两岸居民的跨界治水难题,如今找到了破解之道——广东乐昌与湖南宜章携手打造的跨省治水“共同体”,让一江清水真正实现了共治共享。

       近年来,乐昌分局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环境治理新模式:一方面建立健全与湖南省临武县等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监测等措施,打破行政壁垒;另一方面创新运用智慧化监管手段,在武江流域布设水质自动监测微站,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立体监测网络,为流域环境风险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这套跨省治水模式成效显著:308个入河排污口经过系统整治,摇身一变成了生态景观节点;十余起突发水污染事件在两地环保部门的快速联动下化险为夷;更难得的是,乐昌的饮用水水源地始终保持100%达标,让老百姓喝得放心。

      “现在遇到水质异常,两边的应急队伍半小时内就能到位。”乐昌分局的一位老环保人说。去年10月的联合演练中,他们与湖南同行配合默契,从发现异常到锁定污染源仅用了两小时。这样的效率,确保了武江流域的水环境安全,让两岸居民生活更加安心。

       2024年,在粤湘两省联合开展的武江(武水)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中,乐昌市人民政府凭借出色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被授予“表现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图片

粤湘两省武江(武水)流域突发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聚焦山区治污难、“小切口” 重塑“乡村美”

        清晨的韶关乐昌市梅花镇鹧鸪塘村,村民李大伯拧开田间储水池的水阀,汩汩清流浸润着菜畦。这片曾因污水横流饱受诟病的土地,如今成了生态菜园。“以前污水直排臭气熏天,现在浇菜都用处理过的水,菜长得旺,村里还评上了省级示范点!”李大伯的笑脸,映照着韶关市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小切口”推动乡村振兴“大变革”的生动实践。


图片

梅花镇 尹天保 摄


       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乐昌分局便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低成本、生态化、可持续”的治理路径。三年前,该市污水治理率还停留在61.8%,如今全市农村污水治理率已实现全域覆盖——1880公里地下管网如同“毛细血管”般在乡村延伸,悄然改变着农村的生态环境。

       这其中,梅花镇的故事尤为亮眼。面对山区“工艺选择少、技术支撑弱、后期运营难”的治污困境,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这个山区小镇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低成本、少维护、资源化”的污水处理方案,并取得良好治污成效。2023年,该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入选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典型案例,各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省钱管用”的乐昌方案还在2024年获得生态环境部青睐,向全国进行推广。

       乐昌当地生态环境干部常说:“我们追求的不是高大上的工程,而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正是这种务实作风,让乐昌市首创的“山区治理样板”被纳入韶关改革案例库,凭借这些突出成绩,乐昌市荣获省级“治污突出集体”荣誉。

       清晨推窗见绿水青山,傍晚漫步闻花果稻香,点滴变化正悄然重塑着乐昌人民的生活。据了解,2022年以来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群众满意就是生态答卷满分!”黄常春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乐昌生态铁军最质朴的追求——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触手可及的幸福。


  
广东生态环境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