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召开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森林碳储量评估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成效监测项目专家咨询会,邀请中科院能源所、中科院热林所、省林规院、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林业碳汇领域专家出席。
会上,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技术方案编制单位从项目概况、项目依据、技术方案、实物工作量、成果验收及进度安排等六个方面的汇报,审核了从样地尺度、林分尺度、区域尺度等三个模块着手的编制技术线路计划。在审阅相关资料后,与会专家对试点核心技术进行研判,针对森林碳储量评估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成效监测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探讨,对韶关市以“1+1+2+N”的林业碳储量和碳汇核算体系建设为思路,精准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生物量估算模型予以认可,表示《项目技术方案》既符合韶关市印发的《韶关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3—2025年)》要求,又体现了韶关森林资源禀赋的特色,达到试点建设成效。
据悉,我市结合林业碳汇开发实际和规划,以探索构建林业“碳库”为基础,重点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固碳增汇为主要目标,重点围绕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实现森林增汇;搭建计量数智平台,厘清碳汇家底;开发生态产品价值,探索乡村振兴;开展建设示范工程,展示增汇成效等四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结合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全市积极探索“先造后补、政府兜底”“一包三年”造林新模式,两年共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26.8万亩。
本次专家咨询会,为接下来搭建韶关林业碳汇监测平台,摸清全市生态资源情况、碳汇储量、增长量、可交易碳汇价值等方面作出准确的数据支撑,为构筑碳汇增长模型,建立林业碳汇大数据库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转载韶关日报 记者 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