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我市各地农村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田间地头,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绘就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春耕图”。从无人机的精准作业到智能插秧机的高效耕作,我市正以机械化、智能化、生态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在始兴县沈所镇粤北兄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育秧基地,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正高速运转,每小时可完成千余盘秧苗播种,较传统人工效率提升数十倍。公司负责人邱萍介绍,集中育秧不仅每亩成本降低20多元,还能提前10天完成培育,秧苗整齐度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在乐昌市廊田镇,田地里的机械化抛秧插秧模式正在高效运作。乐昌市农技推广研究员罗群胜介绍,新型农机在春耕作业中表现优异,既保障了秧苗成活率,又提高了作业效率。“新引进的水稻有序抛秧机的优点是对秧苗的损伤小、回青快、成活率高、秧龄弹性大。传统的人工抛秧像‘天女散花’,而有序抛秧机抛出来的秧苗则成行成列,有利于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通风透光,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罗群胜说道。
据了解,至今我市已累计建设育秧中心20个,自动化育秧流水线35个,单季育秧服务能力达10.5万亩。今年春耕期间,全市预计投入拖拉机、高速插秧机、无人机等各类农机具3.28万台(套),计划完成早稻机械化耕整地面积近58.32万亩,机耕率预计达98.8%。同时,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结合农技轻骑兵工作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科技下乡、技术指导、技术培训12场次,派出农技人员40人次,服务规模主体14家、农户184人次。(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杰 张伟 黄健)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