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南雄市供销高标准农田建设运营示范项目(承平村片区)作为该市首期试点已经进入了晚稻种植期。据称,这片首期“建设+种植+运营”的高标准农田示范片总面积约306亩,目前已交由南雄市联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全程社会化服务管理。
据了解,供销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采取“EPC+O”创新管理模式,即由该市供销牵头与供销雄禾公司、当地村集体合作,以1个村集体为单位,推进统一土地流转、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订单收购、统一打造品牌、统一收益分配的“6个统一”的“163”产业经营模式。
“我们承接了雄禾的社会化服务订单,主要是负责耕种、管理,后期的收割、烘干。”南雄市联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小明介绍,“大田块耕作管理起来是比较方便,像以前传统的人工去撒药,一天最多就是10亩地,无人机撒药这一片(306亩)可能一天都不用。”
距离承平村不到四五公里的太和村,原本就有烟稻轮作产业基础,今年也按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参与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太和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及村小组家长会,已经完成1756亩土地的流转,提供给省供销社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对于农户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毕竟现在耕田的人少,通过统一流转、统一承包,就变成‘少人种田,有人赚钱’。”湖口镇太和村党总支书记陈亮说道,“现在村里面的村民非常响应我们的号召,特别积极主动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高标准农田示范片的建设,可有效解决土地碎片化的问题,让小田变大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实现宜机化、规模化、数字化的耕作,同时还可盘活镇域和村里的闲置资产、剩余劳动力、乡贤、专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助力南雄“百千万工程”。
“建成之后,由我们供销社进行统一管理、管护、运营,我们也会分红给村集体。”南雄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主任邱万锋告诉笔者,“我们还计划下半年在珠玑、湖口、邓坊建设5000亩供销高标准农田,明年在水口、邓坊、油山建3.5万亩供销高标准农田,争取在4年内建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转载韶关日报 李思番 卢萍)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