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董塘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关键抓手,推动土地空间腾挪、调整优化和整合利用,通过耕地整合流转、推广科学种植,以土地连片度提升带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品牌化,筑牢“粮仓根基”;通过建设共富社区、改造闲置用地引入产业,以建设用地集约度增强激发城乡协调发展新动能,激活“空间价值”;通过治理矿山河道、打造“美丽庭院”,推动“美丽经济”,以生态空间优化绘就绿美乡村新画卷,做活“生态文章”,绘就“田成方、水净美、村宜居、业兴旺”新图景。
一、政策赋能+多元投入:筑牢项目实施保障基石
一是出台专项复耕补助政策,对失管果园复耕农户按每亩400元予以补贴,鼓励农户自行开展耕地恢复,推动2680亩失管果园复耕。二是规范共富社区迁建流程,采取以旧房置换新房的方式,重点支持董塘镇、红山镇的空心村、破旧泥砖房住户、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高风险户、削坡建房风险户以及长期到镇上租房陪读户搬迁至共富社区,加快农村闲置低效宅基地腾退。三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各级财政资金,争取信贷支持,与农发行韶关分行签订合作协议,获2030年前不少于60亿元金融支持,同步推动财政奖补、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地,保障资金需求。
二、田块重整+产业导入:破解耕地利用瓶颈
一是“连片流转+机械耕作”推动耕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成效显著。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耕地连片流转,平整田块、修建机耕道及灌溉渠,实现“小田并大田”,引入智慧农业设备,推广“稻蔬轮作”模式。农用地连片整治累计流转面积达1300亩,新增耕地面积近3000亩,为农业规模化种植创造有利条件。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水稻制种基地和千亩冬种示范点,种植莲藕超千亩,柑橘种植超万亩,拥有万亩花生高产示范田、万亩粮食创高产示范基地和油菜机械化千亩示范基地,大型农业机械广泛应用,耕种、灌溉、收割全程机械化率提升显著,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
垦造水田项目实施前
垦造水田项目实施后
二是“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强化产业导入支撑,引领产业升级。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品牌农业”为主线,以科技为引领和支撑,积极创建农业示范基地,严格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控,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丹霞女”蔬菜品牌。通过“平台搭建+市场对接”,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申报并获批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蔬菜种植规模从整治前的2000亩迅速扩展至5000亩,农作物亩均产量提升30%,蔬菜年产量达5000吨,成为区域重要蔬菜供应基地,推动农产品销往珠三角。深化“项目引领+链条延伸”,依托连片耕地和闲置用地,引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项目,构建“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产业体系。通过“品牌+农户”模式,让农民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收入稳定增长。
“丹霞女”蔬菜种植基地
三、空间优化+资源盘活: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共富社区+集中迁建”,助力新型城镇化。通过科学规划、集中安置,引导偏远零散的空心村人口进城,实施城镇安居工程,建设共富社区,破解村庄散居难题。董塘镇共富社区计划将镇域范围内破旧分散的农房进行整体搬迁,完善周边生活配套设施,提升村民居住幸福指数。规划建设8栋住宅楼,安置200余户村民,预计节约出120亩建设用地可用于后续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利用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
董塘镇共富社区项目实施前
董塘镇共富社区项目规划图
二是“旧厂改造+产业导入”,推动低效用地提质增效。“腾笼换鸟”激活区域经济,对原广东铝厂闲置用地采取“政府收储+招商嫁接”模式,引入报废车辆回收项目,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31亩,实现年拆解3万辆报废车辆,创造更多就业与税收增长点。将红星村闲置校舍改造为“光伏+厂房”综合体,构建起“整治—增值—发展”的闲置建设用地盘活良性循环,推动董塘镇从传统农业乡镇向农文旅、工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转变。
报废车辆回收项目低效用地盘活前
报废车辆回收项目低效用地盘活后
四、生态治理+文旅开发:推动生态价值高效转化
一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采用“削坡减载+客土喷播”技术,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1200亩。打造凡口矿山公园,修复废石堆场、废旧矿坑120亩,将曾经杂草丛生的露天旧矿坑、沉降工矿废弃地改造成国家3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达5万人次,入选“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内容。通过“河流整治+绿廊建设”,对董塘河进行清淤、修建生态护岸,建设碧道串联景观节点,绘就绿色画卷。通过“林分优化+功能拓展”,对156公顷桉树林进行改造,补种乡土树种,建设生态示范点,助推绿美建设。
凡口矿山公园整治前
凡口矿山公园整治后
二是点亮村庄“闲置地”。以“庭院美化+四小园”建设为切口,将村内面积较小、分布零散、难以单独开发建设的闲置用地,建成村民喜闻乐见的“常驻微景观”,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同时保留“闲置地”的村庄用地属性,用“绣花功夫”盘活村庄“边角料”,点缀绿美乡村新画卷。董塘镇已建成“四小园”256个,其中新龙村通过“拆墙透绿”创新模式,建成12处共享庭院,绿化面积4.62万平方米,绿化长度49千米,乡村风貌焕然一新。并依托整治后的美丽庭院、生态田园风光,打造“玫瑰庄园+共享农场”乡村旅游项目,将“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万元,同比跨越式增长137.46%,带动新增就业90人;带动周边民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董塘镇“四小园”整治前
董塘镇“四小园”整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