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 > 政务公开 > 耕地保护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举办贯彻落实田长制制度机制 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24-12-27 20:03:21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图片

  主持人:各位领导、同志,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自然资源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了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杨淑华及相关科室负责同志,请他们就全市贯彻落实田长制制度机制,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工作情况作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先请杨淑华同志作介绍。

  杨淑华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我市自然资源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管理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压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质量不降低,水田总量基本稳定。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各单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宣传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改革文件精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耕地保护工作全过程,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健全完善耕地质量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耕地保护各项工作。按照省田长大会要求,市、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召开了市、县田长大会,亲自部署推动田长制、耕地恢复整改、违法占用耕地整治等工作,压实耕地保护层级责任。市自然资源局也将这些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定期调度,统筹落实。

  为扎实有力推动耕地保护工作早谋划、早落地、出成效,市自然资源局年初就将推行田长制、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探索开展耕地“上山下山”集中连片整治等列为市、局重大改革攻坚事项,制定了项目建设用地会商论证机制、“月度图斑”常态化研判预警机制、典型问题“季度通报”机制、耕地保护常态化严管严控十条措施、韶关市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多田套合”“1+4”试点行动方案等,并成立耕地保护工作专班,定期下沉督导。市自然资源局结合常态化监测工作,每月、每季度分析研判各地耕地流入流出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各县(市、区),及时预警,保障市域、县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稳步增长,同时通过冻结补充耕地指标、暂停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项目用地报批受理等严厉措施,压实各地耕地保护主体责任。

  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地以田长制制度机制建设为抓手,坚持“控流出、增流入、出存量”工作方针,通过“大占补”各项工作,实现耕地恢复流入约3.2万亩,全市耕地保有量超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任务面积约5.3万亩。

  发布会问答

  主持人:感谢杨淑华同志的精彩介绍,接下来是答记者问环节,请举手示意。

  记者: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大占补”耕地保护政策,在恢复耕地和补充耕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恢复耕地总量位居全省前列,请问市自然资源局具体有哪些措施?

  主持人:谢谢您的提问,有请耕地保护监督科谭聪礼科长回答。

  谭聪礼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各类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占用耕地行为必须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今年,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结合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控制各类占用耕地行为,坚决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转为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外的耕地转为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的种植用途管控机制,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确须依法占用的,必须严格落实“先补后占”措施。2024年的“大占补”工作,我们坚持“控流出、增流入、出存量”“九字方针”。一是落实项目选址会商和问题整改机制,严控耕地流出。为强化耕地流出源头管控,市自然资源局印发加强农业、绿化造林、公路建设等项目占用耕地的源头管控通知,在建设项目选址选线阶段,主动介入服务分析用地情况,充分论证新增用地必要性和经济性,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督促用地业主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结合常态化监测数据和田长巡田发现线索,每月定期梳理疑似耕地流出图斑,分析研判耕地流出去向、内在原因以及风险隐患,及时通报预警,抓早抓实整改恢复工作。二是督促落实恢复计划,切实增加耕地流入。编制《韶关市耕地恢复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并组织各地制定失管果园整治补助政策。各地通过积极申请政府专项债和世界银行贷款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并根据潜力资源特色,2024年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治恢复耕地约3.2万亩。如仁化县2020年至2023年按照“先种后补”原则统筹资金1446余万元推出“非粮化”整治补助(400元/亩)政策,统筹资金1264余万元推出粮食种植补助(100-300元/亩)政策,引导“非粮化”整治后种植粮食作物,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取得良好成效。三是实施流出风险管控,有序推进非耕地图斑整改工作。通过争取财政支持,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全市存量耕地现状不实摸底,全面摸查现状不实耕地总量,并结合年度耕地恢复计划,组织各地尽早谋划,有序开展整改恢复。

  主持人:感谢谭聪礼科长的回答。请提下一个问题。

  记者:为充分发挥田长制制度优势,我市最近印发《韶关市田长制工作规则》《韶关市田长制巡查检查制度》《韶关市田长制综合评价制度》《韶关市田长制述职制度》。请具体介绍一下。

  主持人:谢谢您的提问。有请自然资源调查与登记科马国栋科长回答。

  马国栋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2024年1号总田长令《关于印发广东省田长制工作规则等三项配套制度的令》工作部署,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近日韶关市2024年1号总田长令《关于印发韶关市田长制工作规则等四项配套制度的令》已发布实施。四项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田长制运行机制与工作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部门共同监管责任,构建耕地保护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凝聚耕地保护工作合力,让“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到实处。

  韶关市田长制工作规则明确了市第一田长、田长、副田长以及市田长制责任单位各自的职责和彼此间的运行制度、工作机制,在省级工作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增加了第十三条“开展专项监督”,落实典型问题“四倒查”制度有关内容,强化责任落实。韶关市田长制巡查检查制度明确了巡查检查工作内容、组织方式和问题处理要求,重点关注各县(市、区)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田长制组织体系建设、田长制工作机制建设、田长履职尽责、重点任务实施和落实以及耕地保护目标完成6方面工作情况,为市级田长(包括市第一田长、田长和副田长)的巡查检查以及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韶关市田长制综合评价制度明确了评价内容、评价实施程序、评价结果及运用方式,突出“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鲜明导向,对田长制建设情况、田长履职情况、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和田长制工作成效4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评价排名前3名且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没有出现“一票否决”的县(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确保市级对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落实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情况的综合评价工作有理有据、科学精准。韶关市田长制述职制度是根据我市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参照河长制述职制度,在省级三项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增加的一项制度,明确了述职对象、述职主要内容和述职工作实施程序,通过各县(市、区)第一田长和市田长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对上一年度田长制履职情况及工作成效向市级田长进行述职,有效推动田长制落地落实。

  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均已印发县级田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县、镇、村和网格“4+1”耕地保护组织体系。全市落实各级田长共计6256名,划定网格数量4386个,设立田长公示牌1593块,对全市耕地实行动态监管。

  主持人:感谢马国栋科长的回答。感谢各位发布人的介绍,也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全市自然资源事业的关心与支持。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通讯员:谭聪礼、杨利)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