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韶关市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扛起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耕地保护重点工作。
(一)坚持高位推动,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及时学习研究耕地保护重要政策,定期听取耕地保护工作情况和部署重点工作,成立了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耕地保护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形成了市自然资源局牵头、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耕地保护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紧盯重点环节,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源头保护。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从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政治高度,划定耕地保护任务231.43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12.655万亩,强化“三区三线”管控约束,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突出耕地保护导向,依法加强日常管控,重点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和管控,疏堵结合,合理保障村民建房用地,从源头上避免出现新增农乱问题。二是全面推行“田长制”。今年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县、镇、村级田长和网格田长“4+1”耕地保护组织体系,组织各县(市、区)落实市县镇村和网格田长6371人,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并积极开展巡田工作,截至4月底开展巡田记录1.5万余次,有效遏制了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三是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今年3月以来我市提早谋划,组织开展全市存量耕地流出风险排查,率先推进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存量非耕地整改,市纪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耕地保护工作督导,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进一步压实。
(三)稳总量优布局,推进耕地集中整治。一是更大力度推动耕地恢复。组织开展新一轮的耕地恢复潜力摸查,结合“以补定占”改革要求,在确保区域内耕地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充分预足余量,确保稳定耕地逐年增加,全市计划2024年度实施补充耕地约3万亩。同时,构建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和耕地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强化完善联动监测、数据共享,定期开展联合督导,推动耕地恢复任务落实。二是更实举措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结合我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提三化”行动,推动试点镇“千亩方、百亩方”项目实施,统筹划定了1个市级“千亩方”和10个县级“百亩方”,对全市耕地上山下山潜力进行摸底,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引导“山上换山下”,逐步形成布局集中连片、适合规模种植和现代农业生产的耕地集中整治区。三是更快步伐推进垦造水田项目竣工收尾。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的沟通对接,充分掌握最新水田指标报备规则,全链条指导各县(市、区)加快水田指标报备,力争关键节点前完工项目能够通过报备形成水田指标。
仁化县周田镇较坑村垦造水田项目
(四)强化监督执法,遏制耕地非法流出。一是切实发挥督察审计效能。成立市自然资源局督察与审计科,建立整改督导、联合审核、定期通报、长效监管等工作机制,以督察发现问题为导向,专人专岗专责加强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督导、通报约谈、联席会议等制度,有力提高了违法用地整改效率。二是抓实抓细违法用地整改。相继印发了《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督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严格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工作措施,着力健全“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三是着力增强耕地保护氛围。探索建立耕地保护信息员和执法专员库,组织市、县、乡镇三级执法人员培训和开展联动执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工作意识和业务水平。公开曝光4宗新增问题典型案件,进一步增强群众耕地保护和依法用地的意识,做好“以案促改”和整改落实“后半篇文章”,形成“不敢违、不想违、不能违”的高压震慑态势。
接下来,韶关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创新举措,攻坚克难,扎实做好我市耕地保护工作。(通讯员:潘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