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 > 工作动态

让每一寸土地释放最大价值——韶关乳源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驱动农地提质、建地增效与产城融合

时间:2025-06-24 14:34:58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乡村“四化”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助力全省“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招,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持续加快整治步伐,高效推动农用地整治、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及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利用,有效激活土地潜能,实现土地集约节约,为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打造耕地集中整治区推动农用地从“碎片”到“连片”

  乳源瑶族自治县积极开展农用地整治工作,在加快实施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的同时,引入相关企业主体丰富农业产业链,促进乡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让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村民。

实施“小田并大田”,建成一批“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集中连片耕地

  乳源瑶族自治县盘活耕地碎片资源,化零归一,围绕推进“千亩方”“万亩方”农田建设,推动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现已完成建设12399亩高标准农田,成功打造1个“万亩方”、4个连片“千亩方”和多个“百亩方”,粮食产能实现提升5%的突破。

创新“运营前置+订单农业”集体增收模式

  桂头镇王龙围村稻花飘香“千亩方”项目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构建“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品牌打造”体系,实现丝苗米产、购、储、加、销全链条数字化运营,帮助当地增收,并提供新兴就业岗位,实现发展收益由企业、村集体和村民共享。

打造高品质“未来社区”推动村庄建设用地从“分散”到“集中”

  聚焦乡村资源闲置、农村人口“空心化”的问题,乳源瑶族自治县实施空心村治理工程,因地制宜探索各类宜居宜业新模式。

优化整村搬迁公服配套,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桂头镇腾挪白土螺村旧村场54.87亩,在桂头镇街建设13.8亩“未来社区”,用于安置白土螺村62户村民,预计可节约建设用地41.07亩,腾退周边林地等非建设用地59.28亩,新增耕地114.15亩。社区周边配套领航商业城,布局规划幼儿园、综合服务中心、运动休闲等普惠便捷公共服务设施,计划打造集商业商贸区、群众居住区、创业集聚区、生活生态区“四区融合”的“未来社区”示范样板,能显著提升搬迁村民的生活品质。节约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可用于保障镇区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延伸发展二、三产业,吸引项目落地,增加就业岗位,帮助迁建村民可持续提升收入。

安置生活困难瑶族迁移群众,盘活国有建设用地

  一六镇采取“政府补助+农户自筹”的方式,共建“未来社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集中安置,盘活镇区废旧的交通运输站国有建设用地4.26亩,建设8层安置楼一栋,安置县域内和县外有生产生活困难问题的瑶族迁移群众49户,引导瑶族村民向镇区集中,共享镇区优质配套,让更多村民想进城、能进城,住得下、过得好,预计可推进150名转移人口城镇化,进一步扩大镇区人口。

开展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盘活现有闲置资源

  东坪镇统筹将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红星村村民安置到新村村委闲置的楼房,既解决了村民的居住问题,又盘活了新村村委闲置的楼房资产。搬迁后红星村空出农村宅基地6.65亩,可通过建设用地腾挪用地规模和指标,保障镇区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打造高价值产业园区,推动产业用地从“低效”到“高效”

  乳源瑶族自治县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两个国家级试点为契机,实施“节约一批”“盘活一批”“整理一批”“入市一批”等措施,有效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提升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特色产业落地。

大力推进园区低效建设用地整理

  乳源瑶族自治县致力于打造韶关市首个镇级工业园区——仙湖工业园区,通过边腾退、边整理、边招商的模式,清退园区内占地229亩的10家低效落后产能企业,整理形成可连片开发工业用地482亩,保留3家在产优质企业,引进新项目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提升空间利用效能。其中,东升制品项目(港资)从洽谈到动工建设仅用4个月,储备了3个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基本达成落地意向。

创新探索“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制造业导入”农村增收模式

  乳源瑶族自治县探索实施“2+3”模式,即采用“出租入市+出让入市”2种供地模式,导入制造业、商业、文旅服务业3种产业业态,畅通入市渠道,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完成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目前共已完成3宗入市交易,盘活27.4亩闲置小学地块,推动3个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8500万元,带动170人就业。已成交出让地块的土地价款可为村集体一次性增收112万元,出租部分保障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极大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其中桂头镇盘活东岸小学建设用地20.45亩,引进韶关得利年产9000吨塑料包装袋扩建项目,年产值一亿元,预计可帮助当地税收增收1080万元/年,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充分利用土地置换政策优化留用地布局

  桂头镇利用36亩建设用地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领航商业城项目,并通过政府回购商铺方式用于置换留用地,为4个村集体置换了7772平方米商铺物业,不仅解决了310亩留用地的问题,还节约了274亩建设用地规模。置换的商铺通过招租运营,预计每年可为4个村集体增加280万元以上的收入,得到了村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节约的用地指标还将布局到产业园、商业开发和产业项目建设,拉大了镇区发展框架,提升了镇区承载能力,让土地焕发新动能。(通讯员:刘敏)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