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 > 工作动态

荒山变良田,废弃矿山展新颜 | 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坚守“绿水青山”,多措并举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时间:2024-08-16 14:59:23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十四五”以来,韶关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聚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人居环境的历史遗留矿山,分类施策、多措并举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筹集各级各类资金约3.17亿元,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1个,修复面积767.09公顷,完成省下达修复任务的96%。通过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让荒山变良田,曾经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图片

大宝山新山片区修复前航拍图 

图片

大宝山新山片区修复后航拍图

图片

图片

 新丰县梅坑镇狗子脑矿区治理前现场照片

图片

新丰县梅坑镇狗子脑矿区治理后现场照片


  一、坚持规划先行、系统治理,做好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谋划部署

  一是深入开展核查,切实摸清底数。根据部、省全国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要求,对全市历史遗留遥感图斑进行核定分类,查明全市历史遗留矿山分布、损毁土地面积和权属、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拟修复方向等基本情况,摸清历史遗留矿山底数,建立了韶关市历史遗留矿山储备项目库,统一规范管理历史遗留矿山信息数据。二是认真编制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先后制定了《韶关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划(2021-2025年)》《韶关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2023-2025年)》,对全市“十四五”期间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进行科学布局和统筹部署,确定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800公顷的任务目标。三是严格项目遴选,突出修复重点。在项目谋划和遴选过程中,结合北江流域、东江流域和南岭国家公园区域不同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区分轻重缓急,明确优先治理“三区两线”直观可视范围内迫切需要治理的历史遗留矿山,建立全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储备库,组织入库储备项目43个。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确保修复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修复治理。指导各县(市、区)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原则,结合矿区土地用途、交通区位、地理状况、水土条件和地质环境风险等因素,科学合理采取工程措施、转型利用和自然恢复的差异化生态修复方式,因地制宜实施治理。“十四五”以来,通过转型利用方式修复矿山162.58公顷、工程治理修复604.51公顷。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开展修复治理。全市通过积极申报中央、省级专项资金,落实市县“净矿”出让收益配套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展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十四五”期间共筹集矿山修复资金3.17亿元。三是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实施监管。从试点项目谋划与初筛、申报和遴选、项目库建立与更新、专家论证、审议公布、开工建设、监督考核、竣工验收和后期管护等各阶段要求入手,参考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项目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韶关市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管理工作指引》,形成了一套对矿山修复项目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四是严格落实周、月报制度。明确各县(市、区)每周更新报送一次项目进展,每月在全市项目推进调度视频会汇报上个月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及时协调和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督促相关县(市、区)加快项目推进,确保按时完成修复任务。


  三、坚持示范引领,强化总结提炼,打造生态修复“韶关样板”

全市在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技术措施选择上,就如何平衡好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人工治理成本与效益的辩证关系、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技术创新,结合韶关生态特点,走出了一条属于韶关的生态修复之路,涌现出一批矿山生态修复韶关样板。其中凡口铅锌矿矿山综合生态修复工程、大宝山新山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荣获“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韶关市南雄市稀土矿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项目荣获“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提名”。实施一批矿山修复工程已初见成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对地表裸露、土壤酸化严重的乐昌长来罗村硫铁矿进行修复治理,120亩荒山复垦形成耕地,种植油菜花,摇身一变成为游客“打卡地”;通过“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综合治理手段,使得新丰5500余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重披绿装;凡口矿将早期开采遗留的废旧矿坑、废弃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和修复治理,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国家AAA级景区,成了周边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吸引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媒体关注报道,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讯员:修复科 陈云辉


图片

凡口矿旧矿坑修复成国家矿山公园全貌

图片

图片

 南雄市稀土矿区矿山修复后现场照片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