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减灾委,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近期,市减灾委办、市安委办组织市有关单位分析研判2025年第三季度全市重大安全风险形势,综合研判认为,预计7-9月降水量400~450毫米,较常年正常到偏少1成;平均气温为28.5~29.5℃,较常年同期偏高1~2℃。自然灾害方面要重点防御强降雨、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和次生灾害。前期持续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高,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需防御局地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等次生灾害;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较高。安全生产方面需高度关注危险化学品、消防、文旅、建筑施工、交通运输、非煤矿山、冶金等行业领域的风险。
一、主要风险形势
(一)自然灾害风险研判
1.气象灾害风险
一是热带气旋(台风)。预计期间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台风有3~5个,接近多年平均(4.2个),登陆或严重影响有1~2个,强度略偏强。分布大致为:7月1~2个,8月1~2个,9月1个。近三年同时期影响我市的台风分别有:2022年台风“暹芭”、2023年台风“杜苏芮”、2024年台风“格美”等,路径多变、破坏力强,需重点防范短时强降雨易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二是强对流天气。预计期间我市降水量360~410毫米,较偏少1~2成。其中,7月正常到偏少1成,150~170毫米;8月偏少1~2成,140~155毫米;9月偏少1~2成,90~100毫米。会出现阶段性、局地性、区域性暴雨过程,并伴有雷电、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三是高温。预计期间我市平均气温为28.0~28.5℃,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预计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35~40天,较常年(25.1天)偏多。
2.水旱灾害风险
据水文、水务部门预测,第三季度受台风期间带来的强降水影响,我市可能出现中小河流洪水、城乡积涝、山洪等局部性灾害,部分中小河流可能会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同时要注意防范浈江上游南雄市出现局部干旱的风险。截至6月30日,全市40宗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692.95百万立方米,可用水量934.03百万立方米,占兴利库容的58.1%,比5月30日增加了290.79百万立方米;与去年同期比较减少了148.37百万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量偏少54.74百万立方米,中型水库蓄水量偏少93.63百万立方米),与多年同期平均蓄水量比较偏少45.41百万立方米,偏少2.7%。尤其是南雄市横江水库、瀑布水库和始兴县尖背水库蓄水量不足正常库容的50%,如后期持续干旱,可能一定程度影响城乡居民生活及农业生产供水。各地在做好水库防洪调度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强化节水措施,保障夏种秋收关键期及今冬明春城乡供水需求。
3.地质灾害风险
第三季度为地质灾害高发期,主要诱发因素为强对流降雨及台风雨,结合我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斜坡单元调查成果以及花岗岩分布集中区域,我市需重点防范武江区、曲江区、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仁化县、乳源瑶族自治县等山地丘陵分布较广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风险。
4.森林火灾风险
一是高温加速了植被水分蒸发,使树木、草灌等可燃物更加干燥易燃。叠加空气对流增强因素,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势会借助风力迅速扩展,增加灭火难度。二是暑期、中元节、中秋节接踵而来,进入林区抽烟、露营、旅游踏青等人为活动密集,野外违规用火增多,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三是林区内的道路整修、电力设施改造等工程集中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转、焊接等操作容易产生火花,若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使用不规范、未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二)安全生产风险研判
1.道路交通安全风险
随着客货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公路交通流量保持高位运行,交通安全压力显著加剧。暑期旅游、雨季汛期及学生离返校等多重因素叠加,交通安全风险进一步凸显。一是夜间行车安全风险升高,驾驶人倾向于早晚凉爽时段出行,尤其是货车夜运量增加,易引发交通事故。二是夏季夜间娱乐活动增多,酒后驾驶、飙车炸街等违法行为呈上升趋势,加剧了城镇道路安全隐患。三是高温天气导致车辆故障频发,爆胎、自燃等事故风险显著增加。四是汛期强降雨天气频繁,路面湿滑且易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对群众出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文旅安全风险
第三季度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期,文旅行业全面进入传统运营旺季,旅游出行需求集中释放,各类文旅活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自然风险方面,高温热浪、暴雨洪涝、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可能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对景区基础设施和游客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在客流管理层面,重点景区、主题乐园、大型演艺场所等区域可能出现瞬时客流超载现象,给现场秩序维护和应急疏散能力带来严峻考验,火灾、踩踏等群死群伤事故的风险概率显著增加,高温天气下户外活动易导致游客出现热射病、脱水等健康问题,而水域景区则面临着溺水事故季节性高发的压力;在设备安全领域,游乐设施、观光车辆、缆车索道等特种设备经过长期高负荷运转,叠加高温环境的影响,金属疲劳、电气故障等安全隐患加速显现,设备停运、人员被困等突发状况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3.城镇火灾风险
2022年第三季度,全市城镇火灾起数506起,直接财产损失224.2万元,死亡1人;2023年同期城镇火灾起数389起,直接财产损失439.7万元,死亡1人;2024年同期城镇火灾起数423起,直接财产损失294.1万元,无伤亡火灾事故。近三年同期按地区分布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火灾发生较多;按场所分布建构筑物火灾539起;室外场所火灾301起;交通工具火灾196起;垃圾及废弃物火灾35起;按主要火灾成因自燃引发火灾占28.1%、电气故障占27.8%、生活用火不慎占15.8%。需重点提防季节性高温与经济活动叠加致灾风险、电气火灾及不当用火导致火灾风险、城乡区域及基层火灾防控等管理短板导致的火灾风险。
4.工业企业安全风险
一是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高温条件下,危化品体积增大,蒸汽压增加,使容器内部压力增大,易造成容器故障,发生“跑、冒、滴、漏”现象,甚至发生炸裂。需重点防范自燃类危化品、易燃液体、部分遇水或受潮危化品引发的火灾爆炸,以及部分危化品遇水反应产生有毒气体造成的中毒风险。二是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其中,冶金行业需应对高温、雷雨天气引发的设备过热、电气故障及人员操作风险;液氨制冷系统须防范氨气泄漏风险,重点加强储罐区监控、泄漏报警装置校验及应急处置演练;粉尘涉爆企业需严格控制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优化通风除尘系统运行效能,强化火源管控及防爆设施维护。三是非煤矿山安全风险。需重点防范强降雨、强台风、雷电天气、高温天气易引发山体(采场边坡)坍塌或滑坡,井下停风、停电,中毒、窒息、水害等事故风险。
5.建筑领域安全风险
第三季度作为经济提速关键期,建筑领域生产经营全面提效,安全风险显著攀升。各类工程领域面临高温、汛期、台风等极端天气叠加影响,从业人员中暑、有限空间窒息中毒、高处坠落、触电及机械伤害、施工现场易燃易爆物品火灾爆炸、龙门吊、外立面脚手架固定不牢易引发坍塌伤人等多发性事故风险加剧;强降雨易引发未硬化基坑积水浸泡导致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坍塌;燃气管道遭第三方施工工程破坏风险上升,以及台风天气损毁场站设施及管网破坏导致的燃气泄漏风险增加。
(三)涉险事件安全风险研判
暑期期间,天气日渐炎热,学生溺水事件进入多发高发期,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学生放假长时间在家,部分家长监管责任缺失,疏于对学生的监管和教育;部分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受贪玩、好奇、侥幸等因素驱使,常常以身试险,在没有成人陪护的情况下,私自到非正规场所玩耍、游泳、捕鱼、摸田螺、钓鱼等,溺水风险较大。
二、综合防范意见
(一)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健全完善“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工作机制,密切监测天气气候发展动态,及时发布台风、暴雨、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等预警。一是做好强台风、强降雨及其次生灾害防御工作,加强“山边、河边、村边”危险区域,以及山洪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削坡建房、泥砖房、易过水桥梁、易积水的道路、涵洞、立交桥底、隧道、地下停车场等重点部位的临灾管控工作;突出抓好全市雨窝点和地灾点重叠区域的风险防范。二是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中高以上风险区等开展雨前排查和雨中巡查,重点加强山区学校、农村切坡建房、景区景点、非煤矿山矿区、工程施工场地和临时居住地等人员集中区的排查。台风期间,短时极端强降雨多发易发,尤其要重点加强对花岗岩地质结构为主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提防短时强降雨导致的花岗岩分布区域的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危险。三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扎实开展“猎火行动2025”和森林可燃物“五清”行动,持续推进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查处打击违规用火行为。四是统筹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强化水资源精准调度,提前做好水库蓄水保水工作;加快推进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晚稻生产后期管理,确保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二)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固本攻坚推动本质提升。认真落实全市“隐患排查治理年”工作部署,深化在建工程、燃气、消防、道路交通、电动自行车、危化品、非煤矿山、工贸、水上运输、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排险除患,推动隐患真排查真整治。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九大行动”和重大隐患动态清零,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推动组织“万名专家下基层 服务帮扶促安全”行动,对重点高风险地区企业场所开展服务帮扶,帮助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落细落实“人防、物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加快更新安全风险高的老旧设施设备、淘汰安全标准低的落后生产工艺,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分析研判管辖行业领域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控台账,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业主单位以及场所管护单位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向社会公示重大安全风险。
(三)完善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时刻做好防大险救大灾的思想准备,进一步压实三防行政首长负责制以及森林防火责任制,细化各县防御应对措施。在应急准备方面,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形成市、县、镇、村多层次、全方位的预案网络,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风险特点和灾害类型,合理储备各类物资,确保物资充足、调配高效。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实战水平。在应急响应方面,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到位。要加强信息报送和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和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要注重协同联动,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通过不断完善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韶关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韶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