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减灾委,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
近期,市减灾委办、市安委办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分析研判2025年第一季度全市重大安全风险形势,提出了综合防范建议。综合研判认为,预计1-3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3成,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左右。干旱将持续发展,高森林火险等级日数明显偏多,气象干旱和森林火险风险高,居民用火、用电安全风险高。其次是低温冻害、道路结冰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以及由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安全生产需高度关注春节前后赶工期抢进度、春运期间和节后复工复产存在的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工贸、非煤矿山、化工企业等领域安全风险及重点行业作业人员安全警惕下降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
一、主要风险形势
(一)自然灾害风险研判
2025年第一季度我市气象灾害安全风险主要是森林火险、气象干旱及低温冻害的风险。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第一季度我市降水量预计较常年偏少2~3成,平均气温偏高0.5~1℃左右。1月下旬后期到2月上旬可能出现强冷空气或寒潮,可能出现5~7天霜(冰)冻天气,3月下旬可能出现轻度倒春寒。需防范低温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以及由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预计1-3月降水量240~275毫米,较常年偏少2~3成。平均气温13~13.5℃,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左右,季度极端最低气温:-2~1℃。预计1月下旬后期到2月上旬可能出现强冷空气或寒潮,1-3月可能出现5~7天霜(冰)冻天气。2025年低温阴雨属于偏轻年景,出现在2月下旬;3月下旬可能出现轻度倒春寒。
1.防汛备汛风险方面。按照惯例,一般4月中上旬进入汛期,将视天气情况可能会提前进入汛期,汛前准备工作主要有4方面的的风险:一是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任务重,地质灾害威胁难以彻底防范;二是水利工程度汛安全管理不规范和水毁工程修复不彻底;三是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标准化建设未全面达标;四是监测预报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盲区。
2.森林火灾风险方面。受干燥少雨气候影响,我市第一季度
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特别是春节和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假期集中,烧香祭祀、燃放烟花爆竹、孔明灯等户外活动频繁,市民到禁放区域以外地区特别是靠近林区及林缘等部位燃放烟花的情况相比非春节期间有增加趋势。加之春分、清明时节进山踏春旅游人员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森林火灾风险显著增高。对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森林火情(灾)。
(二)安全生产风险研判
1.道路交通安全风险方面。第一季度正值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量大,道路交通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受低温冰冻、雨雾天气影响,道路通行条件变差,交通事故易发频发。管控重点仍然是春节假期和元宵节前后等重要时间节点,元宵节过后将迎来大批学生返校流和农民工返城流。需高度关注营运客车、小型客车、货车等重点车辆的交通安全风险,以及农村地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增多的现象。节后复工复产需高度关注货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情况。低温冰冻天气增加了道路易结冰安全风险,特别是春运期间乳源、坪石、乐昌三地均有高寒易结冰路段,需重点关注京港澳高速云岩等高寒山区路段。
2.文旅安全风险方面。春节期间返乡市内游客将会明显提升,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增加,各类文化旅游经营场所将迎来接待高峰。自驾出游风险加大,高寒地区旅游景区可能存在道路结冰,综合考量人员流动、天气条件及文旅体行业场所特点,需高度关注旅游景区低温冰冻天气防御、文旅领域密闭场所消防安全、大型演出活动安全管理、涉林景区森林防灭火等领域。
3.城镇火灾风险方面。节日期间,人员密集场所易出现瞬时聚集现象,火灾风险增大。老旧住宅、居住小区、村民自建房等场所因生活用火用电用气不慎引发火灾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部分场所消防安全条件差,易发生“小火亡人”。气瓶充装单位为满足市场需求容易不按规范落实安全措施,需要加以警惕和防范;同时需关注室内炭火取暖、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等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4.建筑领域安全风险方面。随着各行业陆续复工复产,建筑施工领域将迎来生产高峰期。特别是春节后,正值冬季施工安全事故易发高发期,低温雨雾等极端天气多发,施工作业面湿滑,工程项目抢工期、赶进度,大量人员、设备进场,安全管理容易松懈,极易引发事故。因此不仅要注意面对赶工期、抢进度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宽松软等问题,还需特别警惕起重机械、脚手架、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以及有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隐患。
5.工业企业风险研判方面。受春节前赶工期、抢进度及节后复工复产影响,部分化工医药和危化品生产企业可能出现产品超量囤货存储风险或停产风险,给储存场所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压力,节后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不到位员工思想不集中可能带来事故发生风险。同时,需警惕低温冰冻天气下管道和容器冻裂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工贸企业随着气温降低,作业场所为了保温可能会通风不畅,容易积聚有害气体,导致发生中毒事故。此外,取暖设备使用增多也带来了更高的火灾风险。
二、综合防范意见
(一)加强自然灾害防御工作。气象、林业等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森林火险形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各地各部门要扎实做好火源管控,加大林区巡护巡查力度,纵深森林火灾重大隐患动态清零行动;落细落实今冬明春防冻工作和汛前准备各项工作。
(二)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文广旅体、消防、住建、应急、商务、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要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三)做好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升各级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同时,要加大对冬季煤气中毒和烧炭取暖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切实走进社区走进住户走进农村。
各县(市、区)减灾委、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第一季度重大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对重大风险管控力度,及时向社会公示重大安全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韶关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韶关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