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韶关市文广旅体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1-01-04 12:43:40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指标完成情况

 据初步统计,2020年1-11月,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977.52万人次,同比下降37.9%,降幅比上月收窄4.76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227.88亿元,同比下降49.70%,降幅比上月收窄2.72个百分点。其中过夜过夜游客1426.67人次,同比下降20.93%,降幅比上月收窄5.39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业营业收入累计6.15亿元,同比下降22.2%,降幅比上月收窄3.7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亮点

 1.仁化县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仁化县、乳源县、南雄市、始兴县分别成功创建为第二批、第三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2.6月13日-6月14日,韶关市人民政府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在丹霞山和乐昌坪石镇举办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暨“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韶关·乐昌)活动,两场活动是疫情以来全省首场大型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各级领导、上级部门和各地嘉宾的高度评价。许瑞生副省长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认为活动整体谋划充分,筹备工作细致,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分别给市政府、市文广旅体局发来感谢信和表扬信,省体育局也给我们局发了表扬信。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促进文旅体消费,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提升韶关城市形象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韶关市连续三年成为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唯一的“旅游目的地合作伙伴”。

 4.我市5名非遗传承人列入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联合市级非遗隆盛酱油技艺保护单位打造了韶关首个民间博物馆——隆盛酱园博物馆并于1月1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设立了3个非遗扶贫工坊。

 5.韶关古道瑶山行历史文化游径、韶关仁化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游径、韶关始兴围楼历史文化游径入选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名单。

 6.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我市浈江区、曲江区、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新丰县、南雄市等七个县(市、区)入选广东片区分县名单。同时,我市是广东省内唯一入选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的地级市,其中仁化县、乐昌市、南雄市三县(市)成功入选。

 7.对省委五里亭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市博物馆历史人文展厅进行了重新布展,全面提升了我市文博场馆陈展水平和观展效果。

 8.我市的红色健康工业旅游线路入选省首批工业旅游线路(全省共10条)。

 9.我市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项目、乳源西京古道活化利用项目成功入围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全省共15个)

 10.4月17日,我们局与中国农业银行韶关分行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安排50亿元信贷资金,创新推出民宿贷、农家乐贷、温泉e贷、乡村旅游贷、旅游景区收益权支持贷、县域旅游开发贷等专项融资产品,同时优先配置专项信贷规模,提供最优惠贷款利率,专项用于支持全市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自签约以来,为我市文化旅游体育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11.始兴县满堂客家大围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2.韶关市博物馆、韶关市图书馆被认定为广东省第二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格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做好文广旅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落实全面暂停举行群众性文化活动、公共文化场馆暂停开放、娱乐场所和上网服务场所全面暂停营业、旅游企业全面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产品等措施,把好疫情防控关口。二是落实行业扶持政策。对全市依法交纳质保金的旅行社,暂减退80%已交纳质保金,支持旅行社积极应对当前经营困难。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共获得疫情专项奖补资金1008万元、旅游企业贷款贴息280万元,目前已经发放疫情专项奖补资金981万元,旅游企业贷款贴息207.4万元,共惠及全市文旅企业51家。此外,我市还争取到旅游促消费补贴资金400万元。三是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发布了《韶关A级以上景区对全国医护工作者、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免费开放》公告,全市109家旅游景区、限上住宿业和星级民宿、旅游特产企业自恢复运营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对全国医护工作者、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及随行直系亲属给予不同程度的优惠,以进一步刺激消费。9月23日,市政府出台了《韶关市关于进一步支持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及相关生活服务业若干措施》,推出景区景点门票优惠、给予旅行社营销补助、给予重大活动组织补助等8项39条措施,让利于民,提振消费信心,释放市场活力。四是全力争取信贷支持。与中国农业银行韶关分行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自签约以来,农业银行韶关分行向辖内旅游行业企业新增授信6户,金额1.28亿元;新发放贷款7户,金额6592万元;向旅游行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新发放贷款151户,金额6799万元;共向辖内旅游行业客户新发放贷款158户,贷款金额1.34亿元。

 2.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10月,全市旅游文化产业新签约项目14个,合同投资额147.82亿元;新竣工投产项目1个(武江区维也纳国际酒店项目)。目前,全市在建文旅体项目47个,年度计划投资42.81亿元。1-10月,完成投资33亿元,为年度计划投资的85.46%。一是开展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工作,全市文广旅体系统共有54个项目申报专项债券,申报资金72.53亿元,申请专项债额度30.85亿元。二推进韶州体育公园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于8月21日开工,目前施工现场已完成临建(管理人员区域、工人生活区)、53号路路基填筑15%、50号路强夯30%、体育馆基坑开挖、体育馆基础浇筑54%、地下停车场基坑开挖、临时看台原地面平整等工作。三是推进韶关市图书馆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的成立、项目初步选址红线图的出具等工作,项目建筑设计概念方案已经推进小组初审并进行了修改完善,10月30日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已进行了研究。推进韶关张九龄纪念公园相关项目。《书堂岩遗址建设规划方案》正在优化和深化;《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布展陈列大纲》已经市委书记专题会审定;《风度阁赋》编写方案已印发,邀请王蒙老先生撰写风度阁赋的邀请函已发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书写了“风度阁”牌匾作品,已呈市有关领导审阅,待审定后交付刻制。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坪石基地完成了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办学纪念园等4大办学纪念地项目建设,武阳司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纪念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定友图书馆、亚南书舍、《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管埠国立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历史陈列馆已完成建设布展并对外开放。大村基地已完成大村展示馆、玉清书舍、四姑医务室、大村小舞台、纪念广场、岭大村饭堂和信息纪念柱的建设和布展。

 3.完善文旅体基础服务设施。一是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攻坚做强工程。全力推进“三馆一站”达标升级建设。目前,南雄市图书馆、武江区文化馆、乳源县文化馆自评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翁源县图书馆、始兴县图书馆、新丰县文化馆自评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10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有105个综合文化站自评达到省二级站以上标准,自评达标率为98%。二是扎实推进风度书房建设。今年新建风度书房21间,全市风度书房总量达65间,还有5间正在建设中,预计12月建成。大力推进风度书吧建设。已完成了浈江区莱斯酒店、碧桂园太阳城酒店等9家风度书吧书架建设和标识装饰工作。四是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争取国家、省级资金520万,投入市级旅游专项资金488万元用于旅游厕所建设,今年计划建设86座,目前建成108座,已超额完成任务。五是完善阅丹公路旅游标识。投入100万元在阅丹公路沿线安装旅游标识标牌,目前正在安装、调试阶段。

 4.大力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一是积极发动文艺工作者以抗击疫情为主题,创作文艺作品。创作了小品《我们一起去抗“疫”》、方言快板《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歌曲《逆行勇士》等一系列抗疫题材文艺作品。二完成了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的招标、签订协议工作,创作团队已入驻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正在修改完善剧本。打磨提升《51号信箱》,9月7-8日在韶关剧院公演。乳源县《过山“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我市选送的4个作品在2020广东省群众艺术(音乐舞蹈)花会上获得“一银三铜”;在第八届广佛肇清云韶原创音乐作品展演中,我市选送的表演唱《五更鸡仔季度哥》荣获金奖,男女二重唱《暖光》荣获银奖;我市选送的《九歌组合》获得“同饮一江水”2020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年度总决赛年度冠军,是历年来的最好成绩。扎实推进公费签约培养地方戏曲人才试点工作。与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合作公费定向培养五年一贯制地方戏曲表演专业(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大专生30名。

 5.夯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础一是开展了韶关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市政府分别于2月24日、9月3日公布了市级传承人15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二是完成了省委旧址、北伐战争纪念馆、市博物馆历史人文展厅的布展、府学宫的修缮、风采楼游客服务中心装修工作,正在推进府学宫的布展和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完成了隆盛酱园博物馆的布展工作,于1月18日正式开馆。我市5名非遗传承人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举办了“我来画非遗”“我来写非遗”大赛,共征集到28个视频作品、202幅画作、185篇文学作品。

 6.强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一是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仁化县、乳源县、始兴县、南雄市成功创建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仁化县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全省3个县区),已进入公示阶段。二是开展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荐仁化城口红色文化小镇和曲江马坝人遗址公园申报省级文化旅游示范区。三是加强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限上住宿业培育入库工作。今年,始兴县满堂围成功创建为4A级旅游景区,还有5个景区正在创建3A级景区;新增限上住宿企业入库6家,还有5家已向当地统计部门递交资料,正待入库中。四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荐了6条线路申报省第二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荐了7个村申报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对阅丹公路的重点民宿资源进行了梳理,邀请了民宿投资商对可开发的民宿资源进行考察。五是推动研学旅游发展。联合市教育局完成了第二批韶关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评定工作,评定市级研学基地19家,营地2家。六是开展“交通+旅游”工作。对接了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省交通集团编制《武深高速公路(韶关段)休闲旅游带概念性规划》,以完善的旅游交通服务网络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已形成初稿。

 7.加强宣传营销。一是在广州南站投放了一系列宣传广告和海报,并在高铁列车(编号CRH380A-2655)上投放了一组(8节车厢)韶关文旅品牌专列宣传,以提高韶关知名度。二是邀请了中山、江门、肇庆、东莞等市旅行社、媒体前来采风踩线,宣传推广我市的红色旅游线路。三是与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在韶关、佛山、惠州、江门和清远市电视台联合展播我市旅游景区视频。四是联合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文旅部门,前往贵阳、昆明、长沙、郑州等地开展推介活动。五是联合东莞韶关对口帮扶指挥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到东莞开展韶关文旅体(东莞)推介会。六是连续3年作为唯一的“旅游目的地合作伙伴”,参加2020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还参加了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七是与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了韶关兰花走进大湾区华南植物园主题展暨韶关文旅推介会。开展了“2020云游韶关”系列活动。4月28日在丹霞山举办了“云游韶关”系列直播活动启动仪式及“云游韶关、不负韶华”丹霞山首场直播活动。直播现场共发放了1万张酒店折扣优惠券和6万张“1元景区门票”。据统计,南都、腾讯微视、新浪等各平台直播观看总量超455万人次。各县(市、区)也结合地方特色,举办了云游韶关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九是积极参加省厅组织的各项交流活动,分别参加两广(梧州)联席会议,泰宁2020中国世界遗产旅游推广联盟工作会议,通过与会座谈,进一步扩大韶关文旅影响力。十是积极筹备开展粤港澳青年文化交流之旅,通过三地青年来韶开展活动,增进粤港澳青年相互了解,打造三地青少年文化交流合作品牌。

 8.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育活动。受疫情影响,截至10月底,全市举办各项节庆活动40场。6月13—14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的指导下,我市分别在丹霞山和乐昌坪石镇承办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东主会场暨“全域旅游在行动·广东人游广东”健康出行季系列活动、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韶关·乐昌)活动。两场活动是疫情以来全省首场大型文旅活动和体育赛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各级领导、上级部门和各地嘉宾的高度评价。国庆中秋期间,在中山公园成功举办了第六届韶关市戏剧曲艺花会,为期4天的活动共上演了近30部群众戏剧曲艺精品,并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34万人次。10月25日、11月28日、12月6日、12月19-20日,我市分别成功举办了2020年环丹霞山自行车赛、第十三届“农行杯”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2020丹霞山山地马拉松赛、广东100跑山系列赛总决赛暨2020丹霞100跑山赛,全方位展示了我市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城市风貌和高质量发展成果,贏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9.深化体育事业发展。一是大力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命名了16个训练点为韶关市业余训练重点班,开展了2020年韶关市青少年运动员注册工作。二是推进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已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建设20块社会足球场地任务。全市新建5个11人制社会足球场、1个5人制社会足球场。三是承办202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亲子夏令营(广东·韶关站)系列活动暨广东省青少年线上亲子体育活动(韶关分会场)启动仪式、2020年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和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太极拳、南拳锦标赛,举办了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活动(韶关)、2020年韶关市青少年锦标赛、2020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英东杯”体育竞赛、2020年韶关市青少年足球联赛、“全民健身日”嘉年华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

 10.加大行业监管力度。疫情期间,对文化旅游体育市场进行全覆盖巡查,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严厉打击违规经营行为。建成了广播电视监听监看监录系统,可对韶关市两套电视频道(公共频道 、综合频道)和两个无线广播频率(105.7兆赫、89.1兆赫)播出的节目内容实时进行监听监看监录并预警。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监督检查,今年以来,我市没有发生广播电视重大安全播出责任事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上报相关线索20条,建立完善长效机制10条。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在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点节假日和防汛重要节点,分别开展了节前旅游安全生产和市场秩序检查。

 二、2021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好抓细抓实全市文广旅体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筑牢防控防线。落实企业扶持各项政策,拉动文旅体消费,助力文旅体行业全面复苏。

 (二)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韶关市图书馆新馆、韶州体育公园以及韶州历史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推进市文化馆改建项目,力争将两塘书院改建为市文化馆分馆。推动风度书房建设,力争到2021年底,实现风度书房中心镇全覆盖,城区重点建设九龄公园风度书房,打造书房精品。二是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运行维护工程。目前,全市边远乡村共有“村村通”“户户通”用户12140户,设备经过多年使用,有1980户存在故障。2021年,我们局将在今年维修400户的基础上,继续维修792户以上,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三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整合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服务设施,推进主要旅游目的地交通枢纽、旅游步行街区及 3A 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游客集中区域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拓展试点工作。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做到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等场所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四是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韶关市民间艺术花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开展地方戏曲“两进”(进校园、进农村)活动50场以上。利用阅丹公路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继续办好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环丹霞山自行车赛、丹霞山山地马拉松赛、畅游北江、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活动,不断擦亮户外运动品牌。

 (三)大力创作文艺精品。一是抓创排,力争多出精品力作。积极创作红色革命题材的采茶戏,重点创排《又一个春天》采茶调音乐剧,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二是积极参加各项文艺赛事活动。围绕全国、全省文艺比赛活动,加强文艺作品创作,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各类花会和展演活动。三是抓队伍,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继续开展公费签约培养地方戏曲人才工作,拓宽专业人才引进渠道,采取保障事业编制、灵活薪酬、住房补贴、柔性合作等多种措施,引进一批优秀的粤北采茶戏专业人才。

 (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水平。一是做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加强对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进一步探索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做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认真做好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提升博物馆软硬件水平。指导各馆做好藏品征集和陈列布展工作,推出一批精品展览,特别是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红色革命文物主题展览,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二是大力推进华南研学基地项目建设。建成坪石研学基地4个办学纪念地项目和大村研学基地怀士堂等项目。三是组织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专项保护资金的申报及非遗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第八批市级非遗项目、第七批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四是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非遗游等工作,力争打造20间示范学校。

 (五)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一是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编制全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保障。指导乳源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早日通过国家验收;指导曲江、乐昌、翁源、新丰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解决创建中遇到的问题,争取早日通过初检。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客商考察台账,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协调相关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解决客商遇到的问题,推动签约招商项目尽早落地。按照“一集团一拜访”的方式拜访全省较大的旅游集团,进行项目推介。采取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借助京粤合作交流、莞韶对接帮扶等平台,广泛吸纳资本,开创文旅体招商新局面。积极参加国家、省文旅厅及市直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招商洽谈会,扩大招商渠道。三是培育一批高星级标准酒店。积极引进高端酒店投资建设主体,加快酒店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建设1-2家高品质的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场所,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四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积极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乡村旅游品牌。继续开展旅游名村、星级民宿评定和民宿登记工作,提升我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五是擦亮红色旅游品牌。按照上级部署,有序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前期调研、选址和规划等工作。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造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省委旧址、城口红色小镇等条件好、代表性强的红色景点。六是培育研学旅游。以丹霞山研学基地为切入点,结合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南雄珠玑古巷、翁源粤台兰花基地等全市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及旅游景区景点,策划韶关研学旅游精品课程,打造韶关研学精品线路产品。

 (六)创新宣传推介手段。一是组织开展各类展会推介活动。积极与省厅对接,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展会、产业博览会,如香港旅游展、澳门旅游展、广东旅游产业博览会、广州旅游展、深圳文博会等。加强区域联合营销,依托广清韶、深莞惠韶旅游区域联盟,认真选取客源地,策划高质量高水平专场推介会。在目标客源市场举办韶关文旅宣传推介会,展示我市文旅资源,提升旅游城市形象。二是加强韶关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建立韶关宣传全媒体营销矩阵,做好重点节假日文旅宣传,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宣传营销方式,营造浓厚的假日旅游氛围。加强与主流媒体、新媒体和OTA平台的合作,开展多渠道、多类型的全媒体宣传,提升韶关旅游城市知名度。继续与香港中国旅行社和香港韶华旅行社合作,依托香港(韶关)旅游营销中心,加大对港澳地区韶关旅游宣传力度,提升韶关文旅境外知名度。三是完善韶关系列文旅宣传资料。编印一批文化旅游宣传画册、市花市树宣传画册等,制作有代表性的文旅宣传品和高水平的韶关旅游宣传片,更好地展示韶关旅游城市魅力。四是打造主题旅游线路。策划一批主题旅游线路,同时根据每个季度不同主题,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旅行社来韶采风,策划产品。

 (七)深化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工作。一是指导各县(市、区)做好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二是举办龙舟赛、健身气功联赛、广场舞联赛等一批群众体育活动赛事,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三是不断强化社会体育指导队伍建设,加大科学健身指导,指导各县(市、区)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测试任务。四是办好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韶关市第十六届青少年运动会、2021年韶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等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

 (八)强化行业监督管理。一是继续推进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工作。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逐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着力提升执法工作信息化水平。在市、县两级同步推进移动执法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将移动执法应用于日常检查工作中,提高执法效率。二是开展文旅市场专项整治。采取明查暗访、联合检查、错时检查等方式,加强日常巡查。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文化旅游市场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通过定期检查和节假日突击检查等方式,督促各县(市、区)文广旅体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有效排除和解决文广旅体行业安全隐患。四是不断提升广播电视监管水平。持续做好重要保障期、重大节假日、敏感期的安全播出和传输安全监管工作,确保我市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和有序传输。


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12月30日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