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进政务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乳源以标杆创建为重要抓手,围绕“1+4+N”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能力提升,改善提升营商环境,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围绕“一个目标”,积极创建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
乳源对照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和韶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发布的《2023年韶关市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评估指标体系》各项标准和指标,围绕创建韶关市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这一目标,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针对各乡镇政务服务存在的短板弱项制定对应方案,大力提升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2023年,该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行政服务中心推荐了桂头镇、一六镇便民服务中心参加韶关市标杆便民服务中心评选,先后10多次到实地督促、指导创建标杆便民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工作,并通过对照各项评选指标,进行了实地模拟考核,打造出窗口服务优质高效、地方特色旗帜鲜明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政务服务体验。2023年,桂头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2023年韶关市第三届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一六镇便民服务中心被评为2023年韶关市第三届镇级培育便民服务中心。
推进“四化建设”,全面提升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一是抓实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创优服务环境。对照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规范优化大厅功能布局,如桂头镇便民服务中心将原税务大楼二楼改造升级用于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场所,先后投入约30多万元升级大厅软硬件设施设备,并结合办公场地特点,设立一厅为弱势群体开设绿色通道实现靠前服务,提供大综窗无差别业务受理。二是抓实规范化建设,提升服务质效。镇级标杆(培育)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装,佩戴工作牌上岗,保持仪容整洁。制作便民服务高频事项二维码墙,及时更新印制办事指南确保线上线下相一致。窗口提供“好差评”评价器、意见箱、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等多种评价、投诉方式,群众可随时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意见建议。三是抓实便民化建设,提升服务温度。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提供免费wifi、自助打印复印、自助上网、自助饮水等设施,配置了母婴室、便民充电、急救医药、老人用品等各项便民物品。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排队取号、咨询引导、打字复印、代办帮办等服务。增设非工作时间等候区,鼓励有条件的镇级便民服务中心每天安排值班人员上午8点及下午2点提前半小时开门,为提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四是抓实数智化建设,拓展服务深度。如大力推广使用粤省事码、粤商通码,通过综合服务窗口配备扫码器对接“数字空间”,扫描办事群众和企业出示的粤省事码和粤商码,快速调取其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实现 “免证办事”。在镇便民服务中心统一配置有2台粤自助终端机,由工作人员引导并协助群众使用粤智助,对特殊人群实行代办服务。
突出镇域特色,打造多点开花的基层便务服务新模式
各镇结合镇域实际和“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选树培育的重点任务,将落实“百千万工程”的要求融入到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地方特色与政务服务相结合的“N”种便民服务模式。一是整合现有公共服务,提供集约化服务。如桂头镇便民服务中心整合长者饭堂、残疾人康养园、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站等部门职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串珠成链,真正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服务集群。二是结合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延伸服务。各镇因地制宜,结合圩镇建设、镇域经济发展等工作,找准延伸服务切入点,扩展延伸政务服务,如一六镇便民服务中心结合逢一逢六圩日,采取到市场设点“摆摊”的形式服务前置,为有需要的群众企业提供服务。三是利用阵地优势,展示当地农特产品和特色文化。如桂头镇便民服务中心利用中心宣传展示区及圩镇客厅开展桂头农特产品、乡村振兴、美丽圩镇、航空小镇建设、历史人物、风土人情等宣传推广,以此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同时更好地满足群众了解本地历史和文化需求,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四是提供“帮办代办+”多场景应用,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如一六镇便民服务中心结合本镇实际情况,针对瑶族搬迁群众、老人、残疾人、外出务工者等不同群体的办事诉求和办事难点,设立帮代办项目清单,成立帮代办队伍,实行“线下+线上”融合、镇村两级联动的帮代办服务模式,开展了异地业务代办服务、弱势群体业务代办服务、退役军人事务代办服务和圩日业务代办服务,满足不同群体办事需求,全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步,乳源将聚焦“百千万工程”,结合乳源实际,按照试点先行、协同推进、整体提升的原则,全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和数智化建设,提升乡镇便民服务能力,促进政务服务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