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决策部署,我局制定了《韶关市“数字政府2.0”建设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韶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2023年5月10日
韶关市“数字政府2.0”建设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决策部署,落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数字政府2.0”建设的牵引驱动作用,推动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释放海量数据价值,赋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发挥数字政府平台优势,优化实体经济营商环境
(一)深化涉企服务“一网通办”加速项目落地。围绕招商引资从项目签约到落地开工全过程服务链,为企业提供融合高效的线上线下服务;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依托企业开办、企业经营、助企纾困等线上主题服务专区,推动实现涉企高频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开展涉企事项“视频办”。运用“可视化”技术,为企业提供咨询导办、在线辅办、边刷边办等服务;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为企业跨区域办事创业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完善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机制搭建政企互动桥梁。应用市场主体诉求响应平台,推动市场主体诉求提交、分办、监督全流程闭环管理;优化提升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智能化应用能力,提高热线专业化服务水平,强化市12345平台与“粤省心”平台互联互通;依托“粤省心”平台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精准化提供诉求辅助。引导实体制造业企业优先从推荐知识点中解决问题,及时获得相关优惠措施及业务办理方面的政策资讯。
(三)依托“粤商通”平台助力产业招商引资。建设“粤商通”韶关专版,持续拓展平台涉企服务事项,为企业提供从开办、年报、融资、税务、政策兑现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掌上办”服务。打造涉企政务服务集成、政策精准匹配推送等闭环管理,为企业办事提供一站式平台支撑。发挥“粤商通”平台市场主体优势,搭建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平台,为政府、投资企业、产业园区、商会协会等招商引资供需方提供资源互通、服务融合、项目对接、园区展示等综合性招商服务。
(四)完善“粤省事”平台拓展企业用人服务渠道。发挥“粤省事”平台用户优势,推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商业活动等信息。拓展人才与就业服务渠道,积极推动业务主管部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等各业务领域的非市场化高频服务进驻,利用个人数字空间提供便捷服务,丰富“扫码亮证”“一码办事”等应用场景。
(五)推广“粤公平”平台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现“一次登录、一网交易、少填少报”,不断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效能。推广银行保函、保险等非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电子保函“零”突破,切实为企业减负。依托电子印章和“粤企签”电子签章,实现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
(六)优化“粤智助”布局强化涉企服务能力。推动“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向企业园区和大型企业投放延伸,实现企业事项“园区办”。利用人脸识别、活体识别、视频导办等智能技术,强化“粤智助”涉企服务能力,提升企业办事效率。
二、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七)建设数据业务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在省的统筹下,建设包括骨干网、接入网数字化节点和数字空间在内的数据业务网。提供制造业企业及相关资源节点接入服务,支撑制造业产业链中生产资源的泛在连接、柔性配置和上下游协同共享,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八)打造“粤经济”平台支撑经济态势分析研判。部署“粤经济”平台地市标准版,健全经济运行调节数字化支撑体系。根据韶关本地经济运行需求,构建经济治理基础库,建设经济态势感知研判平台,赋能经济领域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政府经济态势感知和研判能力。
(九)强化新技术运用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以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加快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交通、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赋能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三、释放数据要素活力,促进数据产业发展
(十)推动数据汇聚共享。推动业务数据、电子证照、高分遥感、电子地图、监控视频、物联感知等6类数据向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韶关节点汇聚,加强统筹和分级分类管理;持续建设完善自然人、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经济运行、营商环境等领域主题库建设,实现主题数据资源一次归集、多处应用。
(十一)探索数据流通交易。探索开展公共数据资产凭证应用场景,推动公共数据资源资产化,以典型应用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社会数字资源、产业数据资源深度融合利用,以数据产品、服务场景应用为导向,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促进数据资源资产化、价值化,发挥公共数据融合对实体经济的赋能和倍增作用。
(十二)强化数据融合赋能。依托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利用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隐私计算平台、联合计算平台,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使用平台实现数据价值交换。深化数据开放共享,引导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创新。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鼓励企业基于安全可信环境将其掌握的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开展金融信贷、旅游交通、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四、创新数字政府运营模式,培育数字产业生态
(十三)提升数字政府建设运营能力。学习省及其他先进地市数字政府运营模式,充分发挥韶关市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作用,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数字政府建设“政企合作、管运分离”模式,规范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形成统筹有力、开放多元、优势互补、安全可靠的建设运营格局。
(十四)推进“一地创新,各地复用”建设模式。按照省统一部署,充分运用“粤复用”平台,降低本地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成本。丰富企业服务模式,拓展企业获取商机渠道,充分调动服务商积极性,推动企业从项目化服务向产品化服务转型。
(十五)培育数字政府产业生态。根据省“粤同行”数字政府均衡化产业赋能行动要求,引导和鼓励数字政府建设各领域头部企业积极参与韶关数字政府和大数据产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培育信息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开放协作、多方参与的数字政府产业生态圈。
五、共建信创服务生态,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十六)深化拓展信创产品与技术应用。按照“信创为常态,非信创为例外”的原则,加大政务信息化项目信创技术审核力度,在政务服务与政府治理、政务大数据等各类数字政府场景持续推动信创产品和技术落地应用。健全信创保障服务体系,运用信创综合服务网供需对接、问题反馈及在线咨询等功能,提供信创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技术创新成果展示及产品应用问题反馈等服务。
(十七)建设数字政府信创适配测试中心。成立韶关市信息技术应用信创适配中心,推动信创技术攻关和适配测试,提供政务应用的软硬件产品信创适配测试验服务,助力全市信创设备替代和本地信创产业发展。吸引中小微企业参与信创供应链发展,强化中小企业信创适配、技术攻关支撑力度,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门槛和成本。
(十八)加强数据安全产品应用和推广。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做好政务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的安全管理。支持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推广应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溯源等数据安全技术产品,推动网络安全企业在数字政府领域由提供安全产品向提供安全服务和解决方案转变。推进政务领域商用密码应用,推动核心政务信息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改造,确保通过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十九)塑造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产业优势。围绕安全管理、安全建设、安全运营、安全效果四大体系,构建“云、网、端”一体、全要素多层次安全可信、管理与技术防护并重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开展本地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积极参加省“粤盾”攻防演练。探索建立数字政府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数据存储专用场所,以数字政府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带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六、加强数字支撑保障,营造服务实体经济良好环境
(二十)加强政策宣贯。充分发挥“粤省事”、“粤商通”、微信公众号、政务网站等入口流量优势,将各部门财税支持、金融支持、税费减免、稳岗就业、复工复产、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宣传解读贯彻到位,及时更新服务创新、政策兑现、优秀案例等新闻内容,做好引导性宣传。
(二十一)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数字政府人才培养计划,通过选派干部参加省“政数学院”培训、政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干部数字素养和数字治理能力,为支撑各地、各部门数字政府建设储备力量。鼓励参加大数据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人才培训。
(二十二)加强交流合作。鼓励数字政府领域的行业机构和企业参加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发布数字政府建设成果,运用好高水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合作交流平台,以峰会聚集资源带动数字产业发展,吸引数据中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韶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各地要结合实际推进工作,细化任务目标和进度安排,认真抓好落实,定期报送季度工作进展情况和年度工作总结。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将加强跟踪督促和经验交流,并纳入年度第三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