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部门频道栏目 > 中共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 > 党史地方志工作

韶关以数字化“四维驱动”赋能地方志创新发展,实现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时间:2025-05-26 08:54:17 来源:本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一是数字存史强基,筑牢文化传承根基。建立家谱族谱常态化征集机制,投入专项资金完成54个姓氏303种族谱数字化工作,其中抢救性保护清朝至民国珍稀族谱20余种。建立年度文献100%入库机制,实现《韶关市浈江区革命遗址通览》等新出版文献及时数字化入库,数字化方志资源库入库率、数据质量等6项指标位居全省前三。同时,完成8.76万册图书的搬迁和智能化编目管理,有效实现图书资源有序管理。


  二是数字编鉴提质,构建内容生产矩阵。深化省市平台联动协作机制,创新“原创+转载”双轨内容生产机制,积极向广东省情网专题栏目、学习强国【方志广东】专栏、粤故事供稿。全年向省级平台报送《曲江区:千年古韵,魅力曲江》《楚粤分界处,这里曾是中原进入岭南的第一站》等原创稿件49篇,转发省级优质内容《韶关“三风古楼”中唯一存世的风采楼》《13万年前,“马坝人”已在这里繁衍生息》等54篇,两项指标采用量均居全省首位。


  三是数字传播增效,织密文化惠民网络。构建“1+6+8+N”融媒体矩阵,即:1个市级公众号+6个政府地情专栏+8个子栏目+N个驿站。升级“韶关史志”微信公众号,推出“韶关党史”、“韶关古村”、“多彩乡村”系列专栏,着力打造“掌上史志”,2024年发布信息379篇,阅读量26.7万次,WCI指数位居全省第六。创新“线上专栏+线下驿站”服务模式,建成6个政府网站地情专栏和60个党史方志驿站,其中南雄市图书馆史志驿站获评“省级优秀方志文化场馆”,有效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是数字文创破圈,激活文化创新动能。开发《广东印记·韶关篇》、“韶关影像志·围楼篇”等16个数字文化IP,制作发布系列微视频共27个,总传播量突破44万次,影像方志品牌传播效能跻身全省第五。创新推出《韶关简史》典籍与《志识韶关》《鉴识韶关》口袋书,形成“典籍+文创+数字化”三位一体的文化输出模式,为全省地方志事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资源活化—传播破圈—服务下沉—产品创新”的实践样板。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