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精神,乳源瑶族自治县结合县情实际,不断改进和拓宽服务渠道,推出“县内通办”政务服务模式,努力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耗时多、成本高”等难题。
一、全面分析梳理,明确“县内通办”事项清单
一是深入调研,了解诉求。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开展政务服务工作调研中了解到,部分群众在瑶族镇或偏远山区搬迁到平原地区后,仍然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办事,一些居住在县城区的群众要到乳城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都希望能在住所地就近办事,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成本高,成为政务服务的堵点难点。
二是多次会商,确保可行。为了推动解决群众异地办事不方便问题,县行政服务中心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多次召集县社保、医保、人社、民政、残联等职能部门和各镇分管领导、业务骨干,会商镇级服务事项县内通办事宜,充分了解涉及服务事项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研究哪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能在镇与镇之间、县级与镇之间“跨域办”,确保县内通办事项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制发文件,公布事项。结合乳源镇级服务事项的办事频率、办事流程、系统可操作性和帮办代办服务内容,经多轮磋商和两次征求意见,梳理出涉及民政、医保、人社、卫健、市场监管、残联、社保等7个部门镇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57项,列为“县内通办”事项,并制发了《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内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试行)》,明确了每一事项的通办方式、通办服务窗口,群众通过查看事项清单对所办事项通办信息一目了然,极大方便群众办事。
二、健全完善机制,保障跨域通办服务能力
围绕推行“县内通办”政务服务,创新构建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区域综合服务联动机制,推动跨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
一是对照省《政务服务中心服务规范》《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规范》《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等标准规范,印发《乳源瑶族自治县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提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打造标杆服务大厅,畅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帮办代办制度、“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及投诉处理办法等相关工作机制,明确该项工作服务标准规范和服务要求,为“县内通办”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机制保障。
三、强化业务协同,推动跨区域通办高效化
一是优化“县内通办”服务模式。运用“线上+线下”“代收代办”“邮递办”等方式,优化“全程网办”“异地收件、属地办理”“异地收件、异地办理”等多种服务模式,建立“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跨域联办”的工作机制,明确代收代办相关单位责任分工,实现办事地点从“属地”向“就近、任意”便民服务中心转变。
二是增强跨域通办帮办能力。明确“县内通办”政务服务沟通联络帮办协办工作联系人名单,指定专人负责对接跨乡镇、跨部门工作人员,确保“县内通办”事项承接无缝对接,指导前来大厅办事的企业群众进行网上申报或做好线下“县内通办”业务办理相关工作。目前,县镇两级负责“县内通办”帮办代办专责人员21人。
四、加强政务服务渠道建设,提升异地办事体验感
一是依托“跨域通办”窗口,解决异地群众往返跑问题。重点围绕该县“县内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的跨域通办窗口为主要服务渠道,依托韶关市“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信息系统、韶关市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对企业、群众需要到不同地方现场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按照“县内通办”的工作规程进行收件受理。
二是依托“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解决政务服务疑难杂症问题。县、镇二级政务服务平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工作台账,积极主动收集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中遇到的问题,派单给责任部门进行协调,实现“企业群众点单、服务中心派单、责任部门接单”,有效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政务服务疑难杂症问题。
五、抓实数智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数字赋能
一是县、镇政务服务平台设置视频办服务区,配备了自助电脑、摄像头、耳机等实现政务服务“视频办”的设施设备,登录视频办服务线上专区,以一对一服务的方式在线进行视频辅导,实现远程身份核验,同时支持语音、文字和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让咨询辅导服务体验更立体、更直接、更有效,实现先咨询后办理,减少企业、群众跑动次数。
二是推广使用广东省“数字空间”,通过连接全市统一申办平台,办事群众和企业只需出示粤省事码和粤商码,就能快速调取其身份证、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所在地帮办代办人员下载相关电子证件,共享给属地窗口工作人员。目前,3593个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扫码亮证、一键授权、一码办事。今年以来,共涉570个事项调用电子证照11401次。
三是全面推广“粤智助”,在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所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部署“粤智助”自助机,办事群众可以通过所在地的“粤智助”自助机,自助办理28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今年以来,“粤智助”办件量7万多件次。
据统计,自印发“县内通办”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以来,全县共受理办件514件次。“县内通办”服务模式打破了常规的区域限制,改变了群众办事通常须在户籍地或常住地受理的模式,瑶族迁移群众不用往返奔波户籍地和常住地之间办事,居住在县城区的群众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就可以成功办理“县内通办”业务,既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办事效率,真正实现让政府多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