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原料药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一、生物医药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韶关市生物医药领域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中成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多个子行业,初步形成以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乳源东阳光药业、广东丹霞生物制药等企业为龙头,以广东岭南制药、广东青云山药业、萱嘉医品、丹雪牙科等多家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共有药品生产企业(持证)10家,药品批发企业19家和零售连锁企业总部6家,零售药店(含连锁门店)1466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2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1310家;化妆品生产企业5家,经营企业约1.4万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积极争取省级部门支持。
自2020年4月《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韶关市人民政府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以来,韶关市作为“三重服务”的重点地区,建立了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韶关市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专题研究、开展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困难和问题,为韶关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出谋划策。2023年省药品监管局授予韶关市“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料药监管创新基地”牌匾,并明确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设审批绿色通道,与韶关市合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全力支持韶关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原料药专业园区。翁源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总规划面积5000亩,其中3500多亩为三类工业用地(M3),为加速资源要素聚集、承接更多生物医药项目落地提供了载体平台。为促进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翁源县针对创新原料药科技产业园发展条件、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及发展布局进行了专项研究,编制了《广东翁源华彩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广东翁源经济开发区--华彩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围绕打造化学原料药研发和生产基地,着力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上下足功夫,有针对性开展创新原料药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药等项目。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正在建设有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9800m³/d)、热能利用基础设施(供汽 90t/h以上)、主干道(3km)以及正在筹建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出台产业专项扶持措施。为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市政府出台了《韶关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在新药、仿制药、医疗器械、化妆品及特殊食品开发等方面给予相应资金奖补与措施扶持,对于进一步补齐韶关市生物医药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打造优质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2024年1-8月,市市场监管局生物医药产业链招商队先后接洽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共计224家次。全力推进一品红(瑞石制药)、金瑞祥医药等生物医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兴合生物医药、微纯生物、同隽医药等新签约项目开工建设,促进利民制药厂新产品和朗圣药业、泓图生物科技等新企业尽快投产,推动深圳瑞德林生物等优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
(五)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市人社部门服务对接化工原料产业发展需求,精细化推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韶关片区技工院校开设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电气自动化等涉及化工原料产业发展的技工教育专业;市属技工院校先后与企业开办了“东阳光班”“比亚迪班”“中金岭南班”等冠名班和多个校企双制班,并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企业制度、品牌意识、经营理念尽早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毕业生留韶实习就业率达 62%。2023年,面向化工原料从业人员等各类城乡劳动者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1万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2万人次。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省市联动。积极走访对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等省级行业协会,加强信息互通,争取支持引导优质企业来韶考察投资。通过省市共建不断提升省市协同监管能力、现场检查能力及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创新原料药监管工作,加快重点企业项目审评审批效率,构建一流的生物医药制造业发展环境,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质和量的有效增长。
(二)主动招商出击。加强各县(市、区)政府与产业链主单位、商会协会、园区平台之间的联动,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瞄准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充分发挥我市作为省药品监管局“重点地区”审评审批绿色通道以及原料药园区稀缺资源的优势,对接生物医药产业的大品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专业机构,加速原料药、药品制剂、医疗器械、化妆品战略布局,力争引导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落户,补齐补强生物医药产业链。
(三)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推动翁源创新原料药园区、高新区甘棠东片区等产业承载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医药产业集聚,加强用地用能保障,推进优质项目顺利落地。
(四)做好人才引育。市人社部门将结合委员提出的建议要求,全面落实强化产业技能人才支撑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全面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化工原料从业人员等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8000人次以上;对接化工原料产业技能人才需求,推动市技师学院新增订单班、冠名班10个,定向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落实支持技校毕业生留韶返韶在韶就业创业政策,引导鼓励往应届技校毕业生来韶就业,确保市属技工院校毕业生留韶实习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
提 案 清 单
韶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