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活跃,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为避免发生夏季食物中毒,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市市场监管局、市食药安办特向广大市民发出风险提示:
谨防误采误食有毒野生植物中毒
消费者要坚决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加工野生蘑菇、“断肠草”等野生植物。野生毒蘑菇种类繁多,肉眼很难鉴别是否有毒,预防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各类集中用餐食堂、供餐单位、农村自办宴席等群体性聚餐,严禁加工野生菌类(含干制品),加工菜豆时,要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工序进行并烧熟煮透,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外出旅游就餐要谨慎
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低、优先选择实施“明厨亮灶”和餐饮服务量化等级高的餐饮单位;就餐前要注意检查食物感官性状是否异常、是否新鲜、是否烧熟煮透、餐具是否洁净,就餐后主动索要发票等消费凭证。
购买食品渠道要正规
食品采购应选择证照齐全、经营规范、食品贮存条件良好的超市、商店和市场,要购买感官正常的食品或食品原料,要查看标签标识,观察是否新鲜,确认包装完整无损、无鼓包(涨袋)、有无颜色变化、有无出现异味等现象。购买散装熟食凉菜类食品后应尽快食用完毕,如发现熟食凉菜变质变味,坚决不能食用。购买冷藏冷冻食品应按照标签标示温度进行储存。不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或来历不明的食物、野菜(如毒芹、蕨菜等)、野果等。
烹调食品要烧熟煮透
应购买新鲜食品原料,食材要充分清洗,冷冻食品烹饪前应彻底解冻,以防食品中心加热不透。外购熟食、或外出就餐打包的食品,在下次食用前应先确认是否变质,已变质的食品要及时清理,未变质的食品要彻底加热煮透后方可食用。
网络订餐要谨慎
网上订餐时,选择网上公示有效证照、餐饮食品安全量化等级高、距离近的餐饮服务单位订餐,尽量不网购凉菜、生食品种、冷加工糕点等高风险食品,收到食品后检查是否有有效防止外卖食品在送餐过程中受到污染的签封措施,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食物储存要科学合理
熟制食品在室温存放时间应不超过2小时。生熟食物应分开储存,防止交叉污染。未食用完的食品应用保鲜膜密封,按存贮要求进行常温、冷藏或冷冻保存。需要冷藏或冷冻的食品要看是否符合相应的条件(一般冷藏温度为0-4℃、冷冻温度为-18℃以下)。冷藏食品一般当天以内食用较好。冰箱内存放食品不宜过满,要定期清理。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注意科学搭配膳食,多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等清淡健康食品,不暴饮暴食。食用冷饮要适量,胃肠不好的消费者尤其要注意。
一旦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反应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尽快就近就医,并保留可疑食物。如发现违法违规经营食品行为,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45或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