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测发生趋势
根据市、县两级植保站近期田间调查情况,结合晚稻品种布局、生育期、气候条件和历史资料等综合分析,预计晚稻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具体趋势预报如下:
稻纵卷叶螟: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第六代低龄幼虫盛发期在9月中旬前中期,发生面积约65万亩次。
稻飞虱: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70万亩次,第六代为褐飞虱、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低龄若虫盛发期在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前期,第七代以褐飞虱为主,低龄若虫盛发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钻蛀性螟虫:预计中等、局部偏重发生,以二化螟、大螟为主,卵孵高峰期在9月中旬,发生面积约50万亩次。
穗颈瘟:预计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2万亩次,山边田、偏施氮肥田可能发生较重。
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80万亩次。
稻曲病:预计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次。
此外,胡麻叶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瘿蚊及田鼠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二、预报主要依据
(一)田间病虫发生情况
市植保站近期在曲江区、乳源县、始兴县等地调查,田间稻飞虱平均密度310头/百丛,最高1340头/百丛,以白背飞虱为主;稻纵卷叶螟成蛾平均密度为120头/亩,最高542头/亩,幼虫量4320头/亩,最高8460头/亩,以2-3龄虫为主,平均卷叶率1.1%,最高3.6%;二化螟幼虫平均密度287头/亩,最高630头/亩;稻叶瘟在历史病区、感病品种上中等发生,病叶率平均0.8%,最高达到9.3;纹枯病平均病丛率8.9%,最高19.0%,平均病株率3.8%,最高8.2%。
南雄站近期调查稻飞虱虫量一般为100-530头/百丛,最高1190头;8月27-31日测灯下稻飞虱虫量最低为黄坑社前监测点10头,最高为珠玑洋湖监测点348头,有明显的迁入峰。钻蛀性螟虫危害枯心率一般为0.22-0.45%,最高为1.21%,亩有效残虫一般174-454头,最高1103头。稻纵卷叶螟亩成蛾量一般为111-334头,最高1038头,卷叶率一般为1.11-4.01%,最高14.6%。测灯在8月29日至30日监测到有1个明显蛾峰,灯诱蛾量84头/日。稻瘟病在美香占2号等常规优质稻品种上稻叶瘟普遍发生,病叶率一般在0.26-1.93%,最高6.48%。纹枯病当前发病偏轻病株率一般在0.46-1.98%,最高为4.48%。
乐昌站近期调查,测灯监测“两迁”性害虫近期无明显迁入峰,田间稻飞虱平均虫量10-60头/百丛,个别早插田块达到180头/百丛;稻纵卷叶螟监测点测灯诱蛾量较少,田间普遍轻发生,局部早插田块卷叶率在0.2-0.5%,个别田块蛾量达2800头/亩;钻蛀性螟虫田间虫源基数较大,早插田块普遍偏重发生,枯心率一般为0.2-0.6%,个别田块超过0.9%,以二化螟为害主,虫龄多为3-5龄,世代重叠;稻叶瘟零星发生,发病品种主要为农户自留种、美香占等。
新丰站近期调查,田间稻飞虱虫口密度平均约为150头/百丛;钻蛀性螟虫虫口密度约为120头/亩;稻纵卷叶螟幼虫量平均约为230头/亩,成蛾约100头/亩;稻瘟病在个别田块零星发生;纹枯病当前发生程度偏轻,随着水稻生长发展可能有进一步加重趋势。
翁源站近期调查,稻飞虱轻发生,田间虫量平均140头/百丛,最高221头/百丛;稻纵卷叶螟轻发生,蛾量低,大田赶蛾平均104头/亩,未见卵粒;稻秆潜蝇在个别田块中等发生,平均为害率27.52%,最高33.97%;钻蛀性螟虫当前轻发生,田间枯心率平均0.13%;稻叶瘟零星发生;纹枯病偏轻发生,中后期可能有加重趋势。
此外,预计褐飞虱随着九月份开始冷空气南下还会不断迁入,将为害后期晚稻,如防治不力,将造成严重减产。
(二)气候条件
我市为粤北山区气候,近期高温少雨,未来受秋台风影响,可能造成“两迁”害虫迁入,若晚稻破口抽穗期间出现阴雨天气情况,有利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流行发生。
(三)栽培条件
全市晚稻美香占2号、马坝银占、十九香等常规稻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常规稻普遍抗性较差,且连续多年种植,抗病性有所下降,如不加强田间管理,将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危害。
三、防治意见
(一)做好晚稻病虫害监测调查。我市晚稻大面积破口在9月中旬至下旬前期,南雄、始兴部分早插田近期面临破口,破口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未来台风天气可能造成迁飞性害虫迁入为害,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要加强田间监测调查力度,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二)抓防治适期及时指导病虫防控。各县(市、区)植保部门要结合本地晚稻种植情况,抓住病虫防治关键时期,抓准时机指导农户施药防治。南雄市晚稻预计在9月中旬大面积破口,其他地区晚稻预计在9月下旬前期大面积破口,各地要坚持“早破口早打药”原则,在破口前3-5天施药1次,主治穗颈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兼治纹枯病、稻曲病,胡麻叶斑病,隔7天后再施药1次,9月下旬中期-10月上旬前期注意防治褐飞虱,预防穿顶。
(三)科学选药用药。对于“两迁”害虫重点抓好低龄若(幼)虫高峰期的施药防治,降低虫源基数。稻飞虱尤其是褐飞虱,要重点严防穗期突发成灾,可选用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烯啶虫胺等药剂。稻纵卷叶螟要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可选用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四唑虫酰胺等药剂。二化螟重点在穗期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卵孵盛期与水稻破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于孵化高峰期用药,可选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印楝素等药剂。稻瘟病突出抓好破口抽穗前3-5天施药预防,若气候适温高湿,在齐穗期第二次施药,严防穗瘟流行,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嘧菌酯等药剂。纹枯病在破口抽穗期结合保穗施药防治,可选用噻呋酰胺、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等。防治稻曲病可选用戊唑醇、苯甲·丙环唑、井冈·蜡芽菌等药剂;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可选用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噻森铜、春雷霉素等药剂。
(四)注意事项:1.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药液中可适当加入助剂,提高药液附着,保证防效。2.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3.施药时间应注意避开雨天,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再补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