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我市粮食稳产、增产,南雄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于8月28-29日分别到全安、古市、湖口、雄州、江头、乌迳等镇(街道)对晚造水稻中后期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经农技人员集中分析讨论,结合我市晚稻水稻生长情况、天气因素、病虫历史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如下:
一、各病虫害发生程度和发生期
1、二化螟:预计第四代二化螟中等发生。
农技人员共剥查枯心苗2475条,总虫数573头,其中:二化螟554头,占96.68%;大螟19头,占3.32%(去年剥查枯心苗1850条,总虫数717头,其中:二化螟546头,占76.2%;大螟171头,占23.8%)。
(1)田间调查:大部分田块枯心率较低,一般为0.22-0.45%(去年为0.13-0.25%),最高为1.21%(去年为0.52%),平均为0.31%(去年平均为0.15%),虽然枯心为害较少,但目前田间枯心苗含虫率较高,含虫率一般为14.44-25.50%(去年为20.27-40.88%),最高为44.64%(去年为44.95%),平均为21.37%(去年为37.95%),亩有效残虫数一般为174-454头(去年为38-128头),最高为1103头(去年为399头),平均为349头(去年平均为86头),幼虫死亡率:一般为3.57-5.50%(去年为2.22-2.45%),最高为6.67%(去年为2.68%),平均为4.51%(去年平均为2.38%),今年的幼虫死亡率较去年高。
(2)水稻病虫害智能虫情测报灯,8月27-31日监测灯下二化螟蛾量:雄州观新监测点186头、湖口田心监测点197头、湖口老圩监测点45头、珠玑大口江监测点221头、珠玑洋湖监测点538头。
二化螟剥查情况表
根据第三代二化螟幼虫发育进度,预计第四代二化螟发育进度:
去年同期:
2、稻飞虱:预计晚稻中后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据目前田间调查,田间以褐飞虱若虫为主,成虫量较低。稻飞虱每百丛禾虫量一般为100-530头(去年同期为30-430头),最高为1190头(去年为1170头),平均为213头(去年平均为363头);褐飞虱若虫一般为90-490头(去年为30-360头),最高为820头(去年为940头),平均为185头(去年平均为296头)。褐飞虱短翅型成虫一般为20-70头(去年为10-80头),最高为150头(去年为80头),长翅型成虫也比上年少。
水稻病虫害智能虫情监测灯,8月27-31日灯下稻飞虱虫量:雄州观新监测点59头、湖口老圩监测点161头、珠玑大口江监测点255头、珠玑洋湖监测点348头、黄坑社前监测点10头。湖口老圩、湖口洋湖、珠玑大口江等监测点8月28-29日监测数据显示有一个明显的迁入峰,峰值分别为:58头、84头92头。根据我市气候特点,九月下旬稻飞虱将大量回迁,将为害成熟的水稻,如防治不力,将造成严重减产。
3、稻纵卷叶螟:预计主害代将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根据田间调查:亩蛾量一般为111-334头,最高为1038头,平均为177头。卷叶率一般为1.11-4.01%,最高为14.6%,平均为2.71%,含虫率一般为3.02-7.14%,最高为16.67%,平均为3.72%(去年:一般为234-600头,最高为2501头,平均为340头。卷叶率一般为0.6-2.1%,最高为4.4%,平均为1.2%,含虫率一般为2.5-5.9%,最高为30.0%,平均为4.3%)。
水稻病虫害智能虫情监测灯,8月27-31日监测灯下稻纵卷叶螟蛾量:油山镇下惠村监测点403头,雄州观新监测点43头、湖口老圩监测点120头、湖口田心监测点80头,珠玑大口江监测点80头、珠玑洋湖监测点69头、黄坑社前监测点146头。其中迁入峰在大口江监测点于8月30日监测到,峰值为46头;油山镇下惠村监测点于8月29日有峰值为118头;黄坑前监测点于8月29日有峰值为87头。
4、稻瘟病:叶瘟普遍发生,预计穗颈瘟中等。个别感病品种及历史发病区将偏重发生。
田间调查:美香占2号等常规优质稻,叶瘟发病普遍,病叶率一般在0.26-1.93%,最高6.48%,平均为1.12%(去年叶瘟病叶率一般在0.57-2.60%,最高7.39%,平均为1.89%)。
水稻破口期、齐穗期遇时晴时雨天气易发生穗颈瘟。
5、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
目前,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生较轻,病株率一般在0.46-1.98%,最高为4.48%,平均为1.37%(去年同期一般在1.03-8.20%,最高为25.81%,平均为5.19%)。幼穗分化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纹枯病将有加重发生的趋势,随着晚稻的生长发展,纹枯病将从水平扩展转向垂直方向扩展,如防治不力,将会造成减产。
6、胡麻叶斑病:预计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
田间调查:常规优质稻发病普遍。
7、稻曲病:预计中等发生。
今年我市晚稻种植以常规高产优质稻美香占2号等感病品种为主,且我市气候适宜稻曲病发生。
二、分析依据
1、天气情况:根据气象部门预报:9月份我市平均气温基本正常。9月中旬有一个降水过程,此期刚好遇到晚稻大面积抽穗,要特别注意预防晚稻穗颈瘟、稻曲病。
2、品种结构:我市今年以种植优质常规稻美香占2号、南晶香占等品种为主。易发生穗颈瘟、稻曲病。
三、防治措施
1、在破口前5-7天施药防治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胡麻叶斑病,齐穗期再补施一次药。
2、在9月14-16日,主要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穗颈瘟、稻曲病、纹枯病,兼治稻纵卷叶螟。
3、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必须施药防治穗颈瘟、胡麻叶斑病。
4、水稻孕穗期后,要加强田间鼠害防控。
四、防治药剂
1、防治二化螟: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多杀霉素、毒死蜱、印楝素等。
2、防治水稻稻飞虱:三氟苯嘧啶、氟啶虫胺腈、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烯啶·吡蚜酮、吡蚜·呋虫胺、金龟子绿僵菌COMa421等。
3、防治稻纵卷叶螟: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四唑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等。
4、防治水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三环唑、稻瘟灵、嘧菌酯、春雷霉素、肟菌·戊唑醇等。
5、防治水稻纹枯病:噻呋酰胺、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等。
6、防治稻曲病:戊唑醇、肟菌·戊唑醇、苯甲·丙环唑、井冈·蜡芽菌等。
7、防治细菌性条斑病: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噻森铜、春雷霉素等。
五、注意事项
1、施药时,用足水量,确保防治效果。
2、配药时,农药需二次稀释再使用。
3、美香占2号、银晶1号等常规优质稻,要加强防治穗颈瘟、稻曲病、胡麻叶斑病,在水稻破口前5-7天和齐穗期一定要施药防治穗颈瘟、稻曲病、胡麻叶斑病。
4、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口农药,严禁使用禁用、剧毒农药。
5、避免在高温时期施药,防止中毒事故发生;施药后四小时内如遇下雨,要补施一次药。
6、请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宣传工作。引导农民施药后,不要随意将农药包装废弃物丢弃在田间地头,把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交回到农药销售网点。
7、请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做好红火蚁的防控宣传工作,引导农户自行到农资门店采购对口防控药剂,做好自留地、房前屋后等区域红火蚁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