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陂村共有养殖龟池1200个、饲养乌龟50万余只)
一只乌龟能有多大能量?韶关市浈江区大陂胜源乌龟养殖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给出的答案是撬动千万级别的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92户村民年均增收5万元。
韶关市新韶镇大陂村是“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当地村民们通过科学养殖、集聚发展、创新产品开发,将新韶龟谷打造成了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2021年8月,韶关市浈江区大陂胜源乌龟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在村党总支部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以“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盘活村集体留用地养龟
据了解,大陂村推行村党总支领办合作社模式,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村集体与村民按照1:2的比例集资入股,合作建立大陂村胜源乌龟专业养殖合作社,在种苗供应、乌龟繁殖、销售渠道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合作服务,形成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传帮带”作用,引导农户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高效利用自家住宅的庭院、阳台、屋顶等空闲地块建池搭架,发展乌龟养殖,形成“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庭院经济共富经营模式。
目前,大陂村共有养殖龟池1200个、饲养乌龟50万余只,全村乌龟产业经济价值超过2000万元。
在乌龟养殖的产业基础上,大陂村创立了金龟食品深加工小作坊,以研发和生产龟苓膏、龟板酒、龟蛋酒、龟胶等产品为主,并创建了东哥先生、华仔龟苓膏等品牌,全村平均年销售龟苓膏2.8万余瓶、食用龟6000余只、龟苗1.2万余只,销售额达360万余元。为壮大金龟加工产业,提高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陂村利用集体留用地指标,申请将村内“低、散、乱”的低效用地、闲置收储地进行开发盘活,建设全市首个集生产研发、展销直播、技能培训、人才培育于一体的食品产业综合园。
当前,大陂村筹集资金1100万元,通过流转林地、鱼塘等闲置低效农用地135亩,建成“新韶龟谷”文旅科普基地。基地内设置有流动观赏区和生态养殖区,养殖的乌龟品种达20多个,预计年产成品龟15万斤以上、龟种苗孵化5万只以上。大陂村以“新韶龟谷”科普研学基地为核心,延伸开展餐饮民宿、研学旅游、团建活动、亲子互动等文旅项目,多次策划举办山顶夜市、草坪音乐会等系列活动,每年平均接待参观游客超2万人次。同时,为丰富乌龟衍生产品,大陂村还与广州华商职业学院、韶关学院等高校合作,借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为项目设计乌龟IP形象,打造玩偶、贴纸、摆件等乌龟文创周边,宣传推广乌龟中医养生文化。
融合养生文化发展新业态
依托资源禀赋,大陂村推动“庭院经济+食品产业园+新韶龟谷”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宣传推广乌龟养生文化,建设大陂乌龟养生饮食文化基地,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对乌龟产品进行深加工,主要制作龟苓膏、龟板酒、龟蛋酒、龟胶等产品,提高了龟鳖的附加值。
通过批发代理、上架超市、网络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拟建设30间民宿,户外亲子活动、研学和科普基地,着力打造集养殖、观赏、养生、餐饮、民宿、研学和科普一体的产业基地,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收入。建设养殖基地。
合作社在种苗供应、养殖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标准化养殖,规范化经营,高质化发展。2025年,力争全村超过250户专业养殖乌龟,户均增加收入50000元以上,带领村民致富。
此外,合作社还积极争取政策。当前,共有11名社员申请了农业银行的惠农贷款300余万元,用于壮大乌龟养殖产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产业振兴,扩大养殖范围,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南方农村报记者 林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