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工业运行基本情况
1.规上工业情况。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33.56亿元,同比增长4.7%,全省排名第10位,完成省下达目标(4%)的118%,完成市下达目标(6.5%)的72.3%。
2.小升规情况。截至目前,全年已完成小升规84家,其中新建项目上规31家,下转上53家,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50家)的168%,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5家)的240%。
3.工业投资和技改情况。全年实现工业投资完成约187.8亿元,同比增长7.3%,技改投资完成约56.6亿元,同比下降7%,完成省下达工业投资目标(175亿元)的107.31%,技改投资目标(65亿元)的87.08%,完成市下达工业投资目标(190亿元)的98.8%,技改投资目标(65亿元)的87.08%。
二、主要因素分析
(一)支撑因素
1、规上工业。
一是钢铁行业支撑作用“一枝独秀”。钢铁业是支撑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唯一最大亮点。韶钢、粤韶钢铁、宏德热轧等3家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68.49亿元,增长14.1%,拉动规上工业增速2.66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3.2%。
二是负增长企业降幅继续收窄。1-12月全市负增长企业有183家,负增长企业数虽比上月有所扩大,但降幅整体呈继续收窄态势,全市负增长企业合计拉低规上工业增速5.9个百分点,环比上月收窄了0.2个百分点,其中,利民制药厂和东锆新材料降幅收窄明显,2家企业环比上月拉低规上工业增速合计收窄了0.15个百分点。
三是小升规拉动作用明显。1-12月,全市共有31家新建项目企业上规,合计实现增加值4.9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42个百分点,其中,华电韶关热电、环智实业拉动作用较强。全年新建项目上规企业对全市工业增速的贡献达28.4%,小升规对规上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
2、工业投资和技改。
一是大项目的支撑作用凸显。1-12月,投资亿元以上项目49个、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额102.46亿元,比如广东华电南雄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20亿元、忠信世纪电子材料(始兴)有限公司月产300万张布基覆铜板项目完成投资4.76亿元 、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中板产线转型工业线材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3.45亿元。
二是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12月,韶能公司有16个项目、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17.94亿元,韶钢公司有24个项目、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13.27亿元,东阳光公司有16个项目、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7.04亿元。
(二)不利因素
1.规上工业增速稳中趋降。一是部分重点企业的拉动力在持续减弱。受计划生产指标影响,韶烟12月份当月产值仅有0.3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2.5亿元减少近2.2亿元,全年拉动规上增速由1-11月的0.61个百分点回落到微增0.1个百分点;韶钢受6号高炉12月份年度停产检休影响,增速由10.45%回落到增长8.9%。仅韶烟、韶钢两家企业拉动规上增速减少0.86个百分点,此外,因下半年降雨少、冬季气温高等因素影响,水电企业增速全面放缓,拉动力减弱;二是部分拉低效果明显的企业如华欣环保、韶关铸锻总厂、中弘金属全年回升无望。其中,约有36家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足2000万元,不出意外,将会退库;三是新增动能依旧不足。12月当月有14家新建上规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除金志利科技外,其余企业平均产值仅为2000多万元,14家企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约为9600多万元,仅能拉动规上工业增速约0.3个百分点。四是园区经济拉动不足。全市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虽然逐月回升,但增速仍较全年目标增速(10%)低3.6个百分点,仅完成全年目标的64%。浈江园以及仁化园工业经济仍是负增长,分别下降13.7%、15.2%。
2.工业和技改投资总体呈负增长。2019年,我市新增项目投资偏少,续建项目投资后劲减弱,部分在建项目推进慢,1-11月年内实际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仅35个,特别是东阳光公司、旭日国际公司、比亚迪、利民制药厂等部分重点骨干企业技改投资较少。虽然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工业和技改投资收窄幅度明显加快,工业投资已扭负转正,实现7%的增长,但与省下达技改投资65亿元年度目标任务相比,技改投资离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全力以赴促进工业稳增长。
1.分解下达目标,压实责任。一是做好重点企业增长潜力调查,掌控2020年规上工业增长的支撑点;二是科学、合理下达规上工业增长目标任务,实施项目目标化、目标清单化、清单表格化,督促各县(市、区)围绕目标、清单、表格抓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三是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市领导每季度召开1次例会、局领导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业稳增长相关工作。
2.加强工业新增长点调研摸底和跟踪服务。强化局领导深入县(市、区)及园区走访调研企业工作,及时掌握企业新增项目情况,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重点推进忠信覆铜板、金志利、博昇等30个新增长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3.强化重点企业运行监测服务。一是重点监测30户重点企业、30户负增长前30名企业,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及时分析前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科学研判下一阶段工业经济走势;二是重新调整局领导和各科室(局)分片联系县(市、区)工作,加强对所分片联系县(市、区)内重点企业的走访,准确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跟进和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问题。
4.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倍增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倍增企业名单,进一步落实完善倍增专项扶持政策,对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实施全要素支持。引导支持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实施技改创新、挖潜增效,力争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实现产值高增长。
(二)狠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增后劲。
1.加强在建项目跟踪服务。继续落实项目台账月报制度,动态更新投资额500万元以上工业和技改项目实施情况。落实好市县跟踪服务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机制,重点跟踪好130多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工信部门和园区管委会,切实跟踪好280多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按季度召开产业项目联席会议,着力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协调解决重点企业技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2.加强项目引进培育和落地建设。按照“加快引进储备一批、落地建设一批、投产达产一批”的思路,指导县(市、区)工信部门加强与商务部门、园区管委会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项目引进情况,把新签约项目纳入储备项目的盘子,提前做好跟踪服务。深入实施《韶关市推动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抓好重点企业技改挖潜,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撬动作用,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储备实施一批新项目。
3.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挑选30个新建项目、30个新增重点技改项目,按月度对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加强跟踪服务,促进一批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大力推动韶钢、韶能、东阳光、丹冶炼锌渣、明德电器等重点项目建设。
4.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和资金监管。多渠道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扶持政策宣传,深入园区和企业现场指导,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政策宣传全覆盖。指导企业、县(市、区)工信部门、园区管委会做好技术改造财政扶持资金申报工作。加强扶持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评审规范、安全有效。
5.加强投资备案纳统工作指导。落实推动工业投资项目统计入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各县(市、区)企业、工信部门和园区管委会项目备案和纳统工作的业务指导,确保工业投资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三)扎实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1.抓好园区规划修编后期修改完善。加快园区规划编制成果的修订和报批,重点谋划对接融入大湾区的翁源、新丰南部平台和北部乐昌平台的园区规划建设,做好与全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工作。
2.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指导全市园区加快投资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提升园区配套水平和吸引力,力争全年全市产业园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投资12亿元。一是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推动华南装备园二期、甘棠东片区生物医药园、武江龙归园、始兴马市工业园、新丰县食品园、翁源华彩二期等片区道路、管网建设。二是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的教育、医疗、商业中心和公交等关系员工生活出行设施建设。鼓励通过提升临近园区的乡镇配套设施,服务园区发展。三是完善园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园区的物流、检测等产业配套设施和人才驿站、活动中心等员工服务设施建设。
3.加快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推广乐昌园标准厂房建设经验,推动一批标准厂房建设,打造“拎包入住”模式,园区项目20亩用地以下原则上引导入驻标准厂房。推动全市产业园启动20万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建设,力争2020年建成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
四、附表
附件3:1-12月县(市、区)工业投资和技改完成情况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