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曲江区农村逐渐出现空心化、劳动力锐减、土地撂荒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24年上半年,曲江区供销社以“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樟市镇光辉村为试点,按照“168”模式开展“社村”合作试点,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引导新旧生产方式有机衔接转换,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一、整合农机服务资源,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条
2021年,区供销社与省供销社下属的广东天禾农资有限公司、韶关市供销社集团公司合作组建韶关市曲江区供销优禾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供销优禾公司”),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2024年上半年,区供销社整合樟市镇的顺意种植、权林农机、景兴农机,沙溪镇的狮坪农机,乌石镇的丰农农机,白土镇的阿楠古农机、运发烘干中心及大塘镇的为民农机、锦成种植等多家农机服务资源,由供销优禾公司牵头,打造一条涵盖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加”全程服务链条,以中央财政资金(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在韶关市辖三区全面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二、整合土地资源,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
2024年上半年,供销优禾公司依托省供销社直属企业雄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支持,在区供销社的指导和帮助下,与樟市镇光辉村委会合作,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通过村委会组织各村小组收集农民弃耕及撂荒的土地共180余亩,按照“168”模式(与一个村集体合作;实行品种、种植、服务、烘干、收购、销售六项统一服务;一年补贴村集体工作经费80元/亩),建立曲江区供销社首个粮食生产基地,由供销优禾公司按“保底分红”(定300元/亩)方式运营。产品收成后,除供给本区粮食加工企业外,其余产品由省供销社下属的农产品投资企业按市场价收购。供销优禾公司收到销售款后,对农户进行保底分红并支付村集体工作经费。在完成农户分红、支付村集体及公司日常开支经费后仍有盈余,进行面向农户、村集体及公司进行二次分红。
三、创新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
目前,光辉村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丰收在望。区供销社计划在试点成功基础上继续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方式和手段,完善“社村”合作机制,推进试点区农业现代化。
(一)开展“大田托管”试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继续以光辉村为试点,加强与村集体、村小组深度合作,深入细致做好村民工作,除给村民留出部分自耕土地外,将其余耕地及弃耕、撂荒的土地全部收集起来,在明晰农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使用权基础上,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由供销优禾公司将碎片化的耕地进行“小田变大田”整治,开展“大田托管”试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二)实行服务方式多样化,为农民提供多种服务选择。除前期试验的“168”保底分红模式外,区供销社计划拓展“代耕代种”模式。通过村委会对农民耕地进行统一收集管理,供销优禾公司组织“耕、种、管、收、加”全程服务,农产品收成后农户向供销优禾公司支付托管服务费用,农产品由农民自行处理。如农民不处理农产品,则由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销售收入扣除公司的托管费用及村集体工作经费后,剩余收入归农户所有。同时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由镇、村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其他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承担管理责任,开展托管服务,供销社利用自身优势承担农产品销售责任。
(三)实行农产品销售多样化,优先确保本地消费者需求。经“社村”合作生产的农产品,除由省供销社直属企业定价收购方式外,区供销社还计划加强与本地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特别是粮食加工企业的联系,优先满足本地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积极推进区供销社“农产品展销中心”建设,优先本地农产品销售,确保当地粮食安全,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曲江区供销社 徐强文、钟俊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