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国家能源局的统筹组织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首次明确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2025年初步建成、2029年全面建成、2035年完善提升。
根据规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电力市场顶层设计基本完善,实现全国基础性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基本规范统一。到2029年,全面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指出,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成效明显,市场规则体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市场框架基本形成,市场交易规模大幅提升,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发挥。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市场规模自2016年至今增长了近5倍。全国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接近1.2万亿千瓦时,市场促进电力资源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的作用不断增强。全国电力市场累计注册经营主体74.3万家,同比增长23.9%,电力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入市节奏也进一步加快。2023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845亿千瓦时,占全部新能源发电的47.3%。部分大型发电企业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已超过50%。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上半年全国绿电交易电量达到151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3%,交易绿证1.6亿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