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186亩的始兴县顿岗镇周所村未来社区正式动工;197户景区居民宅基地腾挪的南雄市珠玑古巷共富社区完成封顶;对204户因机场建设撤村并居安置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领航商业城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10万亩南雄市湖口镇丝苗米高标准数字农田正抓紧施工……金秋时节,粤北韶关大地正在掀起一轮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热潮。全市14个试点镇计划总投资192.04亿元,实施443个整治项目,已动工项目235个,完成投资30.77亿元,完成建设用地整理面积697.53亩,完成农用地整理3.02万亩,完成生态修复7237.14亩。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重要抓手,以“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为目标,通过农用地整备、乡村建设整治及生态重塑,实现耕地规模质量、建设集约节约、生态保护修复三大提升,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并探索出一批土地整治的新模式。
提升耕地质量 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通过实施耕地功能恢复、补充耕地、建设用地复耕等,实施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建设,既缓解了耕地保有量历史欠账,又为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基础。全市形成“万亩方”1个、“千亩方”6个、“百亩方”12个。
乳源桂头镇通过“小田变大田”打造成连片千亩方,为“宜机化”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引进了“硒宝宝”富硒立体农业产业(含稻虾、稻虫共生种养)项目;南雄市与省供销社企业合作,计划4年内在珠玑镇、湖口镇建成10万亩旱灌涝排、节水高效、绿色生态、数字智能的现代高标准数字农田,通过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订单农业高质量运营高标准农田,做大做强南雄丝苗米产业;新丰县马头镇“新丰.四季滨江田园”项目总投资2亿元,打造“高科农业+特色农旅”的新型田园综合体、省级乡村振兴的标杆示范区。
腾挪集聚土地 建设宜居乡村
我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创新谋划未来社区项目,提出通过先建后迁,采取“集中安置+货币补偿+土地流转折价入股”多种模式,在尊重农民意愿,落实“一户一宅”要求的前提下,引导村民搬迁腾退宅基地,腾退宅基地用于产业发展实现收支平衡,获得省自然资源厅高度认可。
始兴县顿岗镇未来社区建设项目以“联排农房+公寓安置+货币补偿+养老安置”等方式,对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等潜力地块进行腾挪集聚,有效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项目实施后,预计腾挪建设用地1270亩,实现人均建设用地减少89平方米,充分实现整出指标、整出效益。珠玑古巷共富社区项目通过动员珠玑古巷景区内居民搬迁,腾出空间用于珠玑古巷改造提升。项目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实施、村民联建”的建设模式,引导符合迁建安居条件且有购建新房需求的居民集中迁建安居,节约88.6亩建设用地。
南雄市湖口镇盘活旧学校闲置用地,重新规划建成占地38亩长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具备了引才聚才育才、服务人才和电子商务孵化、直播、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乐昌市北乡镇盘活原小学校闲置建设用地,并引入建设丹霞印象·蜜峰高端民宿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成并正式试营业。
整合零散土地 集约节约用地
根据乡村产业“点多面散”的用地特点需求,我市结合实际用地需求将项目用地划分为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生态保留地,其中永久性建设用地部分按“建多少、供多少”的方式供地,有效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节约乡村产业项目用地成本。
始兴县罗坝镇“望月怀远·东方始兴”——全域旅行度假村项目,通过点状供地充分释放零星用地价值,完善用地手续24亩,充分撬动项目范围内274亩山林和坑塘水面生态资源价值。采取“只转不征”用地管理类型,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后,由原土地权利人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用地单位将与村民集体签订租地协议,以租赁的方式使用土地。项目总投资1.3亿元,用地总面积274亩,点状供地用地面积23.187亩,从洽谈投资到落地建设仅用3个月,动工到开业试运营仅用2个月,现一期已全面建成开业,正在筹划二期。
开展生态修复 建设美丽家园
今年4月,武江区江湾镇遭遇特大暴雨导致山洪、山体滑坡灾害侵袭,造成严重损失。武江区把江湾镇防灾减灾与全域土地整治相融合,做好避险搬迁后土地使用的后半篇文章,推动全镇土地流转,把江湾镇的绿水青山发展成农文旅产业。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江湾镇村庄建设用地可形成增减挂钩指标约849亩,存量未利用可腾挪规模为336亩,补充耕地1240亩,垦造水田225亩,耕地恢复1191亩,建成农用地“百亩方”“千亩方”3000亩。(转载韶关日报 吴嘉宁 莫新生)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