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对发展的坚定信念,投身于帮镇扶村的伟大事业中。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更是村民心中的贴心人。作为曲江区乌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党支部书记、工作队队长王兰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为乌石镇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心系群众 实干行动暖人心
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王兰东曾挂任韶关市南雄市江头镇南甫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参加精准扶贫工作。在驻村工作中,王兰东切实做好访贫问效,提升帮扶对象家居环境,全面跟踪已脱贫出列村户后续发展需求。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2021年7月,王兰东又主动请缨到曲江区乌石镇,继续投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三年来,其务实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起初,在帮扶中,王兰东也曾面临着诸多挑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村民观念陈旧等问题,都像是一道道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难关。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带领工作队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方案。王兰东紧盯乌石镇乡村振兴短板弱项,截至2024年6月,共投入帮扶资金130余万元,建设基础设施帮扶项目15个,在改善提升基础条件、打造美丽乡村环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倾尽全力。其中,筹集社会捐赠资金20.56万元实施杨梅村村道亮化工程,共安装路灯82盏,解决了杨梅村村民夜间出行不便的问题。为了改善基础设施,王兰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修建道路、桥梁,完善水利设施,让村民们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王兰东在解决民生实事、提升镇域公共服务、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等方面共筹集180余万元,有力地改善了镇村公共服务条件,强化服务群众功能,逐步把乌石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区域中心。
下足产业功夫 闯出致富新路
在产业发展方面,王兰东更是下足了功夫。据了解,帮扶期间,他主要以展如村、乌石村两个帮扶重点村为抓手推进产业帮扶。
展如村作为一个红色村,同时也是集体经济较薄弱村,林多地少,大规模农业发展条件受限,因此必须探索更为合适的发展途径。恰逢曲江区开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王兰东和展如村两委干部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试点机会,利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和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帮扶资金共计39万元,盘活村庄闲置建设用地,建成5个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大棚,种植香菇菌棒2万棒,第一批即销售香菇收入近7万元。
而同样作为重点帮扶村的乌石村,王兰东积极推动该村努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利用曲江区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以固定资产投资入股模式与当地优质企业合作经营,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四五万元。同时利用友好村帮扶资金及村自有资金20万元分两批入股粤佳新能源光伏产业项目,预计每年增收一两万元。
展如村和乌石村通过以上产业增收手段,2022年、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均从原来的几万元增长到10万元以上。
建好一个坚强堡垒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王兰东深知这一点。他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了一批有担当、有能力的村干部。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
三年来,王兰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提升工作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多次开展党员先锋模范行动,激励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完善党建制度建设,健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三年来共与组团各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10余次,有效带动了各界力量参与到防返贫慰问、助学助医等帮扶活动,有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领导,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当谈到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时,王兰东坦言:“有时候确实会感到疲惫和困惑,但看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想到我们肩负的使命,就又充满了力量。”
据悉,王兰东在2021年6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在今年7月被中共韶关市曲江区委评为“曲江区优秀共产党员”“曲江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优秀帮扶干部”。今年,王兰东已报名参加第二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今后三年将继续在韶关广阔的乡村大地投入帮扶工作。“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乡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王兰东深情地说。(转载韶关日报 刘楚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