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猗猗,河流辉映。坐落于南岭深处的粤北韶关,被誉为“地球同纬度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块绿洲”,素有“南岭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4.59%。
作为广东的北部生态发展区,韶关这座曾经的华南重工业基地,近年来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时代为卷,山河为笔。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辽阔的粤北大地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县镇村绿化建设全面推进,林业产业扩面增效……书写着向“新”而行的发展篇章。
颜值产值兼具 绘就“绿美”画卷
香樟、木荷、红锥、楠木、黑木相思……走在三江六岸,“珍贵树种+”混交造林模式,让韶关城乡披“新”带“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2024年上半年来,全市种植高品质等乡土阔叶和珍贵树种498万株,完成林分优化19.51万亩,占省下达年度林分优化任务17.75万亩近110%,完成新造林抚育10.13万亩、森林抚育11.52万亩。
随着一轮轮植树热潮在县、镇、村持续掀起,2024年上半年韶关全面完成县镇村绿化年度种植任务,超额植树153.7万株。其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近4000场,参与人数超18万人次、植树78万株,省市共建“人大林”,粤港澳齐建“同心林”,打造“桑梓林”“企业林”“青年林”等主题林千余片。在广泛发动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旁”“五边”绿化建设,累计募捐(含意向及捐赠苗木折算)7040.45万元,投入总资金超亿元。
唯有盘活生态富矿,才能走好富民之路。
2024年上半年来,韶关以竹子、中药材、森林康养等为重点,积极开展林业经济产业链招商活动,新签约落地林业产业项目42个,合同投资额25.99亿元。
油茶、竹子、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在粤北山野上孕育新机。上半年来,韶关完成油茶新造1.83万亩,低改0.37万亩;完成中草药种植1.52万亩;新增竹林面积约5.9万亩,引进巨黄竹新品种,在始兴打造了巨黄竹苗圃基地。
森林旅游康养等产业焕发活力,全市2024年上半年认定广东省第六批森林康养基地(试点)1个、第三批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1个、第三批南粤森林人家5家。2024年上半年全市林业总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12.47%。
扩绿兴绿护绿 赋能产业发展
三江碧波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坐拥青山绿水的粤北韶关,接下来将聚焦“扩绿”“兴绿”“护绿”,不断夯实绿色家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焦“扩绿”,韶关持续改善林分林相质量,全力推进山上造林绿化,确保“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与此同时,重点推进城乡绿化提升,统筹做好绿美乡村、绿美社区、绿美公路等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绿化美化建设,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持续做好乡村绿化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落实乡村绿化苗木长效管护;持续营造绿美浓厚氛围,完善绿美生态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聚焦“兴绿”,韶关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县镇村大力发展竹子、油茶、经济林果、南药等林业特色产业;科学整合森林资源,打造具有韶关特色的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和森林旅游重点品牌;持续开展林业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优质林业龙头企业和精深加工项目;推动森林“四库”联动,以建设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市为契机,增加优质大径材储备和林业生态产品供给,统筹做好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碳汇项目储备开发……
聚焦“护绿”,韶关切实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不断加强林业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开展“绿盾”等自然保护地监管专项行动,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科学实施松材线虫疫情防控,建立健全疫情常态化除治机制;严抓森林防火工作,持续推进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山水一色间。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发展热潮,韶关将不断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颜值与产值“齐飞”,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转载韶关日报 吴梦雁)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