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色韶关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进展成效

莞韶对口帮扶协作纪实
山海为契携手行 莞韶同心谱新篇

时间:2025-10-26 12:07:58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时光回溯至2013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及党中央有关文件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东江之畔活力涌动的东莞与北江之滨生态秀美的韶关,牵起了协作共建的“友谊之手”。

  十余载光阴流转,两地用实干书写心手相牵、共促振兴的动人篇章,用成效诠释“区域协调、协同发展”的深刻内涵。今天,让我们翻开这份跨越千里的协作答卷,细数莞韶共建里的温暖与力量。

  精准招商蓄动能 产聚园区促腾飞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为全面落实《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两地创新健全“两地联席会议+莞韶指挥部+管委会+平台公司”运行机制,整合莞韶城和华南装备园两个片区,正式成立“一园两区”的东莞市-韶关市产业转移合作园(以下简称“莞韶合作园”),成为两市对口帮扶协作的“主战场”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项目签约量质齐升 创新实力节节攀升

  今年1-9月,莞韶合作园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额23.02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8个,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凸显。园区经济发展持续增长,1-8月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1%,在全市各产业园区中继续保持前列。

  截至今年9月,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内荣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1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超20家,还建成省级博士站3个,创新“基因”愈发强大。莞韶合作园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工信部产业转移典型案例,获评“《环球时报》2025投资吸引力产业园区”,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投资热土”。

  精准招商出实招 推动项目快落地

  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通过“联动招商、精准拜访、协会合作”等方式,让优质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多维度开展招商活动,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或参加大型招商推介活动11次,组织驻县(市、区)工作队及相关部门参加大型展会13次,赴江苏、珠三角等地拜访考察装备制造类企业及行业商协会超270家次。创新“以商引商”模式,充分发挥现有企业“桥梁纽带”作用,有针对性地“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引进一批、带动一批”的良性循环。

  园区通过“盯进度、抓攻坚、优服务”,推动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再到建设的全流程提速。今年1-9月,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8亿元,同比增长35.9%,增速位列全市第一。推动16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合计总投资18.98亿元;重点项目强攻坚,列入市重点的项目3个,计划投资额2.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7%。

  完善配套强保障 优化营商优服务

  园区从资金、土地、配套等方面入手,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积极申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亿元,累计到位专项债券资金2100万元;成功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个,获得下达资金1700万元。土地整备提效率,装备园三期土地储备申请占用曲江国有林场1245.72亩请示已报省政府审批;基本完成园区地块六征拆补偿工作,推动约260亩土地连片开发。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园区以“帮办代办、政策宣讲、跨域通办”为抓手,打造“亲商安商”的服务环境。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在营业执照办理、产业认定、工建事项报批等工作上为企业提供“贴身指导”,协调各审批职能部门,定期更新项目进展,让企业享受“一体式”政务联动服务。

  帮扶协作强县域 共建赋能促振兴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枢纽,既是城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也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更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关键载体。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东莞每年安排近500名干部职工深入韶关各县(市、区)及乡镇开展产业有序转移、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及支医支教等帮扶工作,是东莞外派人数最多的帮扶队伍。每年安排超10亿元的帮扶资金助力韶关县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及民生事业改善。

  典型项目引领县域发展

  ●大朗镇-乐昌市:大朗乐昌产业共建科技园:投资3.3亿元合资共建园区,厂房出租率超90%。北乡镇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投入670万元打造香芋马蹄、腊味加工车间等为一体的三产融合示范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区:投入超700万元帮扶资金打造粤北最大毛织产业集群,7家企业入驻,带动500名村民就业,产值超3000万元,增加集体年收入50万元。

  ●南城街道-南雄市:南雄市三盛智能电子乡村振兴车间:投入600万元盘活改造珠玑镇闲置小学,年产值超3000万元实现上规。全安镇马头安全用品乡村振兴车间:招引贤能人士投资超2000万元成立,年产值达3000万元。南雄市绿色植保产业园配套项目:投入5000万元建设集会议、办公、住宿、商业于一体的人才公寓配套项目,提升园区服务能力,为产业园发展提升注入强劲动能。

  ●虎门镇-仁化县:莞韶·丹霞山农文旅产品展示厅:投入市县两级帮扶资金700万元,打造四位一体的莞韶农文旅产品展销平台。仁化就业招聘一条街:投入310万元打造,帮助就业超2200人次。虎仁产业转移示范项目:投入160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仁化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项目(三期),吸引竹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成竹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当地年增收近200万元,带动60多名群众就业。

  ●塘厦镇-始兴县:塘厦始兴产业反向飞地:投入5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在塘厦建设打造集研发、人才、孵化、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莞韶(始兴)产业反向飞地”。司前镇稻菇轮作项目:联合探索“稻菇轮作”新模式,亩均产值达5万元。司前镇食品乡村振兴车间:投入超6000万元帮扶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招引东莞企业到司前镇投资建厂,项目将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上规”。今年目标产值破亿元,带动就业300人,每年为司前镇增收超100万元。

  ●厚街镇-翁源县:香云纱乡村振兴车间:盘活坝仔镇500亩闲置土地打造集制衣、研发等于一体的非遗传承车间。“江尾兰香”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兰韵翁源”为主题,打造综合性帮扶协作新模式。莞韶(厚翁)产业转移项目:主导引进翔思新材料、宇广复合材料、维景玩具项目,计划总投资3.35亿元,带动400人就业。整合翔思、宇广项目打造“莞韶(厚翁)产业转移合作园”。依托翁源产业发展基金引进伯克生物制药项目,总投资2.5亿元,预计年产值超2亿元,年税收超2500万元。

  ●东城街道-新丰县:东新食品工业园项目:投入350万推进园区主干道白改黑,全面提升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东新遥田乡村振兴车间:投入2800万元支持建设,推动遥田镇绿色仿真植物生产线项目等标准化建设。聚力打造“新丰味”区域品牌:发挥东莞千万人口市场优势,结合东莞小区、地铁枢纽等不同场景强化宣传推广,推动新丰高山大米、佛手瓜、高山茶等特色农产品走进东莞市场、商铺,助力打造“新丰味”区域品牌。

  ●长安镇-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乡村振兴项目:投入350万元资金改造闲置办公楼建成腐竹、番薯干加工车间,打造“乳源三宝”区域公共品牌。莞韶共建大桥镇特色烤烟房项目:分两期建50间新能源烤烟房,有效降低成本35%。安瑶商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投入帮扶资金415万元盘活乳城镇闲置物业,打造集产业孵化、农产品展销、商务民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发展载体,新增就业岗位150个。

  ●寮步镇-浈江区:韶关园聚农业组培乡村振兴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引进东莞企业打造现代化农业项目,预计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犁市中心小学提升项目:投入资金600万元支持学校教学、设施提升,获得荣誉奖项超200个。寮浈共建数智综合体三期项目:项目位于浈江产业园,占地面积约15亩,总投资约7500万元,预计2026年10月完工。项目以住宿配套为核心,精心布局串联式绿化庭院,通过外挑式单廊、架空层打造出丰富的休闲文娱空间。

  ●凤岗镇-武江区:江湾镇“两桥一楼”:投入帮扶资金超700万元支持灾后基础设施建设。凤武产业合作园项目:统筹投入资金1亿元,与凤岗镇联东U谷合作打造产业类“反向飞地”。凤武大厦:总投资1.23亿元,占地超6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今年内投入使用。项目依托韶关大数据产业重点招引大数据、算力、金融类产业,为区镇增加近2亿元资产,通过股份分成,3个重点帮扶镇年增收超550万元。

  ●常平镇-曲江区:曲江区马坝油粘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常平镇广东众口福公司投资构建产业聚集地,年产3万吨大米,综合产值超3.5亿元。大塘镇诚鑫纺织品乡村振兴车间:筹集资金超500万元盘活闲置小学改造成乡村振兴车间及建设配套设施。常江大厦﹣曲江经济开发区综合服务中心:累计投入1.21亿元打造总占地23亩、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配备综合楼1栋、专家楼2栋、人才公寓96套,内设市级人大代表联络站、人才驿站等,有效提升企业服务效能与园区运营水平。

  凝心聚力富产业 协同共建振乡村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以“韶关所需、东莞所能”为原则,协同驻各县(市、区)工作队及帮扶镇驻镇工作队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助力韶关在广东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莞韶指挥部荣获省“百千万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资金与人才双轮驱动

  东莞市每年安排2.73亿元的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支持韶关镇村发展,选派150名驻镇驻村工作队员深入韶关各县(市、区)镇村基层一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党建引领五大方面,助推韶关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稳步提升。东莞派驻韶关的30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严格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强化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精准帮扶,确保重点帮扶镇无规模性返贫风险。

  乡村振兴车间遍地开花

  今年2月,莞韶指挥部印发《莞韶指挥部乡村振兴车间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全力开展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振兴车间、提升乡村振兴车间品牌等行动,投入超18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乡村振兴车间配套建设,为韶关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截至今年9月,东莞帮扶韶关的30个重点帮扶镇已全覆盖创建农副产品加工类、手工艺品制作类、电子产品加工类等各类乡村振兴车间超150个,产值超9亿元,吸纳就业超9000人次,有效带动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就业致富。

  典型项目引领示范

  驻乐昌工作队创建梅花镇乡村振兴车间示范区,吸引超过6家东莞毛纺企业入驻,成功打造粤北地区最大的毛织产业集群,每年可为镇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驻始兴县工作队投入超6000万元帮扶资金盘活闲置资产,招引东莞企业到司前镇投资建厂,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上规”,目标产值破亿元,带动就业300人,每年为司前镇增收超100万元。

  党建引领激发活力

  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莞韶指挥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抓党建、强引领、促帮扶”的工作思路,动员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下沉镇村一线凝心聚力共促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协作工作高质量开展。驻南雄界址镇工作队以党建引领促民生帮扶,组织东莞市谢岗医院专家团队到界址镇开展大型中医义诊,推动谢岗医院与界址镇卫生院结对共建,提升基层病种诊疗能力。

  精准帮扶强机制 助教支医润民生

  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展以来,莞韶指挥部在两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支持韶关民生事业发展置于对口帮扶协作重要工作去谋划和落实,推动韶关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育帮扶点亮孩子未来

  近年来,东莞每年派出164名支教教师形成11个支教组团,实现韶关每个县(市、区)一个组团的精准覆盖。支教团持续开展“韶优课堂”“莞韶名师工作坊”等专项活动,与当地学校联动开展105节精品课例、47场微讲座,让韶关的孩子接触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生动的课堂形式,受益学生达1.5万人。莞韶指挥部还深入开展教育帮扶行动,今年莞韶“圆梦助学”活动募集资金超200万元,帮助超500名韶关困难学生。

  医疗帮扶提升健康水平

  今年,莞韶两地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东莞韶关医疗精准帮扶共建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东莞市35间医疗卫生机构与韶关31间医疗卫生机构结对,东莞先后派出141名医护技术骨干在韶关医疗帮扶,共接收韶关受援医院医务人员到东莞结对医院进修学习70人,在提升韶关整体医疗技术水平、管理规范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莞韶指挥部投入超500万元支持重点帮扶镇卫生院升级项目,让当地群众可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消费与文旅帮扶拓展市场空间

  在消费、文旅帮扶方面,莞韶指挥部大力开展展销对接、品牌共建活动,今年以来,组织70家韶关企业携300余款产品参展东莞“食博会”,推动韶关畜禽协会与东莞莞篮子公司现场签订3万头生猪保供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签约额超5亿元,创历届新高。实施“莞品进韶、韶品入莞”计划,精心举办2025东莞韶关水果交流推介会荔枝品鉴活动,助力东莞荔枝在韶关销售超20万公斤,激发双向赋能新活力。

  莞韶两地,山海为契,携手同行。十余载春秋,两地以实干书写协作新篇,以成效诠释协同发展。展望未来,莞韶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转载韶关日报  莞韶指挥部)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