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色韶关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进展成效

扩绿 护绿 用绿
——始兴县用绣花功夫抓实做细周前古村绿美文章

时间:2024-12-02 10:43:41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走进始兴县周前古村,古塔、古榕、古巷古店铺、古戏台,村内处处绿树成荫,犹如世外桃源,古朴恬淡。  

  周前古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近年来,始兴县以绣花功夫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县镇村绿化美化工作,扩绿、护绿、用绿并举,将古村保护利用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推动传统古村落焕发新的活力生机。

  做好“扩绿”文章 焕发新绿新颜

  乡村建设,必须下好规划先手棋。始兴县结合古村独特生态与文化资源,抓好绿美规划,聘请专家对周前古村进行科学规划,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制定了《始兴县周前村村庄规划(2023-2035年)》,筹集各方资金13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绿美古乡村。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应绿尽绿,采用乡土树种、果蔬,对公共空间、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其中种植优质绿植品种三角梅2000多株、满天星2500多平方米。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60多个,定期开展绿美庭院评比活动。2024年,全村新增种植树木5000余株、绿地1.5万平方米,获得广东省园林工程奖。  

  同时,对主干道进行绿化品质提升,新设人行道、骑行道及观景打卡点,推进村道巷道硬底化和生态停车场建设,新建沿江碧道2公里,临江打造榕树广场、竹林秘境、河畔听风园等生态休闲空间,打造绿美路河。

  做好“护绿”文章 守护“绿色文物”

  周前古村拥有多棵古树,树龄最长达500多岁。为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始兴县全面完成新一轮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工作,实现登记在册古树全面挂牌,并充分挖掘古树名木所承载的历史、人文、生态、观赏和社会经济价值。目前,该村共有古树16株,其中一级古树1株,二级古树5株,三级古树10株,已全部完成挂牌和投保工作,还分类造册建立了专属“身份证”“健康档案”和“二维码”。  

  依托林长制,压实县镇村林长责任,创新运用“智慧林长”平台,按照“一树一档”挂牌保护、“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一树一策”科学救护实行动态化管理,强化林地使用和林木采伐监管,并安装视频监控对一、二级古树进行24小时视频监控保护管理。  

  在此基础上,探索古树公园、古树乡村等整体保护路径。如周前艺术公社乡村文创基地依托旧小学百年古树韵味,在改造设计时有意为穿透屋顶的古树增加合理的生长空间,使院内错落分布的古树与建筑亲密互动形成乡土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样式,吸引了“艺术与地域复兴:从大陆到海岛”2024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在此举办。

  做好“用绿”文章 推动富民兴村

  “含绿量”增加了,经济价值何以实现?  

  周前古村利用“韶关一日游”网红打卡景点优势,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其中竹林小语民宿开业第一年营收超100万元,利用路边闲置地打造果园1个,栽种杨梅、柑橘3000余株,果树下养殖珍珠鸡1200只,预计带动村民年增收3000元。  

  同时,利用古墟广场百年古树资源,做足古墟广场的古戏台、古榕树共融文章,举办“明月潮汐”音乐会、“古树见证”集体婚礼等活动,开发婚纱外景拍摄、亲子研学、户外休闲露营、网络短视频打卡等新业态。  

  依托“古村古树、古色古韵”,创意开设生态集市和古村夜市,每年吸引游客达2万余人次,带动增收超25万元。  

  打造周前古村绿美示范点,培育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带动新增各类经营主体20多家,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吸引游客超5万人,今年1-10月村集体收入达56万元、同比增收超80%。(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