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需要多方合力。
5月9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凝聚各方力量深度参与,不断巩固发展齐抓共促的良好局面,科学统筹新型帮扶协作,动员更多社会帮扶力量,发挥好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和高校的特色优势,更深入发动各方面力量主动投身“百千万工程”。
韶关按照省委有关部署,注重做好“聚”的文章,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类组团帮扶、结对帮扶作用,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投身“百千万工程”,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县镇村集中,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党建先行 党员干部奋斗一线
打造具有坚强组织力的战斗堡垒,才能确保党建引领贯穿在基层治理中,有效促进“百千万工程”。
“群雁高飞头雁领”,韶关坚持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党建促“百千万工程”,实施市县领导同志包点县镇村制度,督促指导典型培育、产业发展、风貌提升等重点工作。
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市13757个村民小组100%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一线设立党员先锋队、党员先锋岗,推动全市2400多个农村基层党组织、5.5万名农村党员带头参加乡村绿化美化等中心工作。今年来,全市乡村绿化植树135万株,打造美丽庭院1.16万户、“四小园”5万余个,乡村面貌明显改善。
完善“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推动党员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29.52万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1万余件。在仁化县探索推行“睦邻制”,从本村党员、能人大户、村民代表等群体中推选“邻长”,协助村党组织为群众提供“微服务”,有效化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问题。
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大批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的干部。如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敢担当、勇拼搏,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
近期,广东省委改革办发布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乐昌市创新干部序事评价机制激励干部投身“百千万工程”改革成功入选。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乐昌市立足改革创新和发展实际,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建立以领导干部序事评价为主的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通过序事析理、由事及人、知事识人,激励广大干部争当“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先锋。
乐昌明确序事评价与“百千万工程”、绿美乡村建设、招商引资等中心工作同频共振,采取每季度个人序事、不定期单位序事等方式,聚焦攻坚一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每季度收集干部在攻坚一线完成的具体事项、取得的实际成效等序事信息,推动干部在一线奋斗、考察向一线延伸。
同时,定期开展干部专题调研,把干部考察“五观察五看”要求融入其中,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走访、入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不断延伸干部考察触角,推动形成“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干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良好局面。
乐昌的典型案例正是韶关各地积极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韶关正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人才第一资源重要作用,营造“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落实“百千万工程”。
帮扶添劲 提速赋能产业发展
“新一轮帮扶以来,莞韶帮扶在延续之前园区产业共建、全面帮扶等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主动作为、创新突破,推动帮扶模式转变,为韶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近期召开的东莞市—韶关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第十七次党政联席会议,充分肯定了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成效。
据了解,今年莞韶对口帮扶市县两级引进和协助引进项目644个,合同投资额345.29亿元;装备园片区加快发展,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去年增长131%的高基数上继续增长14.7%;华科城·莞韶双创(装备)中心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莞韶创新园整体竣工并新增产业空间9.2万平方米;新一轮县级帮扶资金的81%用于产业共建,目前已谋划51个产业项目……
其中不难看出,产业共建作为两地携手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产业转移,推动韶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两地在帮扶协作中,大胆尝试新策略,凭创新突破局限。研究提出莞韶“反向飞地”建设方案,初步构建“1+1+N”的发展思路,韶关在东莞的首个产业“反向飞地”凤武产业合作园项目已于10月动工建设。
横向帮扶取得新成效、新进展的同时,省直纵向帮扶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10月26日,韶关翁源华润希望乡村项目在韶关市翁源县官渡镇镇仔村开工,项目预算总投资约2900万元,由华润集团出资建设,将通过改造或新建110余栋民居、3栋公共建筑、8000余㎡道路及部分景观,致力将镇仔村谢屋、上蓝村小组打造成为和谐宜居之所、生态桃源之乡、古风新韵之地。
“翁源华润希望乡村项目的开工,是共同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奋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更是央企帮扶地方、省直纵向帮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成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红林在开工仪式上说道。
今年来,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帮扶力量在韶投入资金超13.68亿元,协同招商引资、洽谈意向项目60余个,推动广东(南雄)绿色植保产业园、华润希望小镇等一批项目陆续落地,为韶关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社会助力 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动员社会力量是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韶关积极发动企业、群众等社会主体,创新参与方式,变政府唱独角戏为多元主体参与,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
走进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中联村瑶客共生广场,融合瑶族风情和客家文化的建筑,还有特色民宿、餐厅、舞台、广场……游客于此可以一站式吃喝玩乐,在尽享休闲时光的同时,充分领略瑶客文化共育共生的独特魅力。
“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乳源积极争取万科集团援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落地游溪镇中联村,帮助拆除闲置的4000平方米破旧泥砖房,腾挪出发展空间,建设瑶客共生广场。”游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建飞说道。
据了解,“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在韶关深入实施,为韶关镇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年新增注册企业163家,结对帮扶村庄223个,实施帮扶项目306个,受益人口14.4万人。
同时,抓住“双百行动”契机,推动17家高校院所与10个县(市、区)合作共建122个帮扶协作项目,确定7个示范样板共建项目和20个重点项目,全省高校首个县中托管项目在乳源瑶族自治县落地。
积极推进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引导建筑业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等优势投身“百千万工程”,打造服务创新样板。推动中建、中交、中铁等105家建筑业企业帮扶韶关66个镇(街),谋划共建项目447个、总投资106.47亿元,已开工项目348个、完成投资65.7亿元。
此外,充分利用积分制、党群理事会、奖补等机制广泛发动群众,群众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