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善美韶关 > 绿色韶关 >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进展成效

强县 富民 兴村
——乳源瑶族自治县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取得新突破

时间:2024-11-25 11:20:45 来源:韶关日报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在高标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当下,乳源瑶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各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涌现,不断拓展“百千万工程”发展空间。

发展特色产业  夯实县域根基

  走进位于乳源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的乳源东阳光氟树脂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景象映入眼帘:实验室内,工人有条不紊地进行测验;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设备不停运转,处处彰显着企业的活力与生机。  

  “随着今年8月项目二期建成投产,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总产能达25000吨,产品结构进一步丰富,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乳源东阳光氟树脂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琼枫介绍道。  

  据了解,乳源东阳光氟树脂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主营产品PVDF(聚偏氟乙烯)是氟化工领域新型有机氟材料,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良特性,打破了海外企业技术垄断,年营收超10亿元,并入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乳源东阳光氟树脂有限公司的快速壮大离不开产业园的“滋养”。近年来,乳源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将民族政策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重大项目无障碍落地机制、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等改革一体化推进,以“亩均论英雄”,实现亩均产值260.72万元,以龙头带动链上融合,形成“氯碱化工-甲烷氧化物-氟氯化工”以及“正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产业链,今年1-9月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工业增加值8.34亿元。  

  聚焦大产业,推动大发展。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乳源瑶族自治县建强产业发展平台,持续推进新材料产业园等四大片区试点改革,建成韶关首个县域省级高新区;充分运用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推动优质企业落户园区。今年,乳源高新区成功入选国家级2023年度绿色工业园区名单。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获批2023年度省级特色产业园(铝箔)。目前,乳源高新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4家(含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7家。

  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朝着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目前,乳源东阳光氟树脂、广东硕成科技公司等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乳源东阳光化成箔公司成为韶关首家广东省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首家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欧莱高新材料公司成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为韶关首家。

壮大村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走进乳源东坪镇新村村委雕子塘村小组,瑶族风情扑面而来,特色餐饮建筑“勉飙”楼(瑶语,译为“我家”)引人注目,七彩步道蜿蜒于村落之间,似一条绚丽的丝带串联起这方瑶家天地,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花,与步道相互映衬,宛如精心绘制的一幅栩栩如生、诗意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  

  据了解,东坪镇新村村是“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也是乳源乳桂经济走廊的一个重要节点。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新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绿美共富”的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大力开展“三清三拆”“十乱整治”和绿化美化等工作,通过“一清单两图两表”,盘活和激活闲置资源,充分发挥生态底子好、民族文化特色的优势,规划定位了建设新村瑶族风情长廊的发展方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我们采取新型集体经济模式方式,委托强镇富村公司平台代管资产设施,通过公开招租方式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运营公司,以‘保底租金+营业提成’的模式合作运营项目。”东坪镇党委副书记杨镇鑫介绍道,目前公司累计营业额600万余元,利润50万余元,从全市排名靠后跃升至全市前十、全县第一。预估租金加提成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预计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可达到70万元,同比增长59.10%。  

  同样作为“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游溪镇中联村则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引入万科集团帮扶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拆除破旧泥砖房约4000平方米),流转盘活农村闲置用地,腾挪出充分的发展空间,建设瑶客共生广场。  

  “我们主要围绕瑶客共生广场做农文旅综合体文章,引入优秀的运营团队经营管理,打造出‘有特色、有品位、有内涵’的山原色精品民宿,民宿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投入了300万元装修,配备有餐厅、咖啡厅、露天泳池和小酒馆。”游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建飞说道,从今年5月营业至今,山原色民宿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日常入住率达80%,假期入住率达100%,营业额超过100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村民变股东、本地就业等方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带动45户村民年增收超20万元,户均年增收约4500元。(转载韶关日报 陆瑶)

  (严禁第三方复制和转载)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