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基本情况
我局是独立核算行政单位,内设机构有8个:办公室、经济运行股、技改创新股、招商引资和外资外贸股、节能和循环经济股、市场股、信息产业股、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股;下属事业单位2个:韶关市浈江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韶关市浈江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中心。
我局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经济和信息化、商务管理、科技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有关规范性文件,拟订工业、商贸流通业、科技和信息化领域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编制区级工业、商贸流通业、信息化领域、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年度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及技术研发项目审核、上报和办理工作,提出促进工业、商贸流通业和信息化领域及现代服务业等企业技术研发与改造投资的措施和意见;监测分析工业、商贸流通业、信息化领域运行态势,并做好相关信息发布,统筹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拟订并组织实施能源节约、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和促进清洁生产的有关规划,组织协调以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转移规划,研究协调产业转移中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推进工业、商贸流通业、信息化领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负责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城乡市场,组织开拓国内市场,监测分析商品市场运行状况,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负责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协调有关部门拟订促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统筹推进全区信息化工作。推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组织协调和指导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商务推广以及社会和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推广信息化领域新技术、新标准,协助推进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负责信息安全的统筹规划、组织推动和协调管理,协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承担外商投资企业项目的审批或转报等工作;指导协调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有关外经贸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参与协助各种外经贸交易会、洽谈会和招商活动;分析全区对外贸易形势和进出口现状,提出促进全区外经贸工作的建议;推进本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指导调协企业开展产学研结合,指导企业申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推荐本区企业申报科学技术奖评审、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产品;承担协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体系建设;承担地震管理工作;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编制本区科技、知识产权、科普活动、防震减灾经费预算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区科协日常管理工作;承办区人民政府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市科协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人员构成情况
经信局行政编制数15名,现有在职人数13人;科协行政编制1名,现有在职人数1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事业编制6名,现有在职人数4人;外商中心事业编制1名,现有在职人数0人;退休人员35人(其中行政退休人员33人,事业退休人员2人)。
(三)预算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我局将以强化服务为抓手,推动企业增产增效,力促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进度,主动外出招商,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狠抓个转企和企业上规上限工作,做大规模经济总量。力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保存量、增新量,做大工业商贸经济总量
一是抓服务,力促企业增产增效。制定辖区规上、限上企业的领导挂点方案、指导性增长方案,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重点做好韶冶、韶铸、明华、生物质发电厂、比亚迪、建成、中石油、中石化、烟草公司等重点企业的挂点服务和指导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积极督促和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力促企业生产、销售回升;二是抓项目,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重点加快鑫金汇、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商贸项目建设运营进度,争取红星美凯龙年内实现开业运营,贡献商贸经济新增量。重点加快国润异地扩建项目、明珠众力发电整体搬迁等工业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力争粤华国电项目年内实现投产,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三是重培育,努力做大规模经济总量。紧抓市委、市政府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契机,利用好《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韶府〔2015〕50 号)、《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和小型企业升级为“四上”企业的实施意见>》(韶府办〔2016〕78号)的扶持奖励政策,力争年内实现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家、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力争实现一批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
(二)走出去、引进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夯实基础,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资源的收集整理,重新设计印制浈江招商引资手册。制定招商引资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建立全区性招商引资报数平台,形成部门协同,合力推进招商工作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融入珠三角。主动走访珠三角地区韶关商会、大型企业和商务部门,积极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浈江;三是强化服务,推动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力促粤北国际物流中心项目、新伟金属与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战略合作项目、粤胜汽贸城和国际大酒店项目等在谈项目尽快落地。
(三)抓素质、强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一是抓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大力开展基层科普活动,积极实施省科技项目——韶关市儿童早期发展科普示范项目,积极提升浈江民众科学素质。年内,力争再创1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2个省级科普示范社区;二是抓好科技创新。重点做好专利的组织申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实现专利申请量增长1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三是力争顺利通过全国知识产区强区试点工程的验收。按照试点工程的指引,积极开展试点工程各项工作,认真做好试点工程的验收工作。
(四)抓好各项常规工作
一是抓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重点做好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垃圾回收站生物病媒防治、超市商场实地考察和包干区保洁工作;二是抓好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工作。重点做好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督促检查和区属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协调处理;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双到、依法行政、法治区创建、计划生育、保密、档案以及信息公开等工作。
二、收入预算说明
2017年收入预算522.58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522.58 万元。
三、支出预算说明
2017年支出预算拨款支出按用途划分:基本支出预算477.58万元,占预算拨款支出的91.39%。基中:人员经费(含工资和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455.98万元,办公费18.4万元,“三公”经费3.2万元。项目支出预算45万元,占预算拨款支出8.61%。
四、“三公”经费预算说明
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为3.2万元,与上年预算数相比基本持平。按资金来源分,财政拨款3.2万元,其他资金0万元;按具体项目分,因公出国(境)支出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支出3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