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开放大学学历教育的生源主要是在职成人,学生大多是生产一线的务工人员,学习目的明确,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面授课到课率普遍不高。相较于传统的线下课堂面授辅导存在的不足,网络直播课堂具有教学的便捷性、受众范围的广泛性、管理的方便性、互动的及时性等优点。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学校进行了大量调研和集中座谈,将扩大网络直播课堂的规模和共享面作为韶关开放大学重大民生项目之一,通过加强网络直播课堂的建设,满足学员学习的需求。
一、建设成果
1、共享优质直播课资源
今年5月7日,韶关开放大学与东莞开放大学签署了《合作共建跨区域终身教育合作共同体协议》,同时加强和珠三角其他地市开放大学的交流共享,主动融入大湾区,成为全省首个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地市开放大学。双方将深化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依托共同体实现优质终身学习资源跨区域共建共享。每学期与东莞开放大学共享《中级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多门课程,目前已达到每学期共享10多门珠三角优质直播课资源。
2、共享和自建齐头并进,不断扩大直播课的门数和共享面
经过多个学期的推广和探索,2021年春季学期,韶关开放大学近20位教师共开设了40多门网络直播课。同时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鼓励和推荐优秀外聘教师加入直播课程的建设队伍,2021春季由陈冰老师讲授的《统计学基础》开设了网络直播课;二是县级开大共享市校的优秀直播课程,2021春季曲江开放大学共享了韶关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管理学基础》两门直播课程。
3、开发建设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开发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为强化终身学习环境的营造,韶关开放大学引进相关技术公司开发应用“一站式”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通过“一库两系统”(即课程资源库、在线直播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实现“学、教、管”技术层面的无缝衔接和服务的线上化、流程化。
学校各部门做好教学教务的配套服务工作。
学校信息技术科日常做好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教务处做好学生上课的提醒、跟踪反馈的工作。每天由教务管理人员公布当天直播课程,班主任督促跟踪学生的签到情况。授课教师及时收取上课学生的互动反馈意见。同时为克服线上直播课教师与学生无法近距离沟通交流的不足,每门直播课程每学期安排一次面授辅导复习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解惑答疑,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期末考试,组织教师做好做细期末复习指导工作。
二、收到的成效
1、缓解终身教育学习资源不均衡问题
以专业合作为抓手,组建课程教师团队,充分运用合作与共享机制,打造线上“名师演播室”,实现各校师资和教学资源互通互享,解决了基层开放大学教学设备投入相对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不足,保障和提升了教学质量。
有效化解工学矛盾,提高课程的实际听课率
与传统面授课相比,网络直播课收看时间更灵活,少部分无法按时上课的学生,可以课后通过手机回放课程,利于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时间。直播课堂可随时反复回看的优点,也便利了学生理解消化知识难点。直播课程的推广大大提高了课程的实际听课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缓解了疫情带来的教学影响
网络直播课能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登录学校系统进行课程学习,为成人学生搭建了轻松学习的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学生签到率和回看率高。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开放大学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下一步,学校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继续走深走实,在今年秋季学期中进一步推动网络直播课堂的建设和课程共享面的扩大,提升学员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