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打开 · 手机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政府文件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韶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韶府办〔2014〕75号)

时间:2014-12-25 10:23:41 来源:本站编辑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中省驻韶有关单位:

    《韶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质监局反映。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1218

 

韶关市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

(20132020)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意见》(粤府办〔20144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计量事业发展和质量强市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强化基础、完善体系、提升能力、服务发展的原则,以计量标准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基础前沿和实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善量传溯源体系、计量测试服务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提升服务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快我市计量事业发展,为建设粤北中心城市和广东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重要技术基础和保障。

二、工作目标

(一)科学计量。

2020年,建设国家(或省)、市计量测试中心或重点计量实验室5家以上,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200项以上,计量标准综合水平位于省内中等偏上。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建40项,总量达到120项;县(市、区)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新建40项,各个县(市、区)达到10项。全市计量基础明显加强,计量测试服务平台、计量支撑体系等基本健全,计量服务和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形成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计量行政监管需求的计量测试能力和量传溯源体系。

(二)工业计量。

2020年,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或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其中:在我市的有色金属、电力、建材、机械装配制造等行业,指导和推动大型、规模企业推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认证企业510;推行二级、三级计量保证体系确认企业达14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业(品)质量效益,提升我市工业企业知名度和地方质量竞争力指数。

(三)民生计量。

2020年,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行政执法及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依法设置的计量技术机构对民用三表(电表、水表、燃气表)强制检定实现全覆盖;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和商品过度包装平均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引导500家服务业单位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创建300家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四)能源计量。

2020年,全市综合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100%,受检率达到100%;全市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用能单位实现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加强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计量检测能力建设,尽快建立市级的能源资源计量中心(或能源计量检测实验室),构建基本满足生态市建设和转型升级需要的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平台,有效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污染物、碳排放的核查工作,为政府宏观能源资源管理、实施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三、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加强计量技术研究。

1. 在食品(农产品)安全、能源化工、节能减排、机械装配制造、精密铸造、医疗卫生、生物制药、环境气候、水质监测等重点领域,以及极大、极小、复杂、动态、多参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雷达测速、安全防护、在线检测、高温高压和自动监测等计量技术方面,加大计量基础前沿和测试应用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和成果。(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协助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卫计局、市食药监局。)

2. 加强和促进计量技术机构与科研所、高校、技术学院、技工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计量技术联合攻关和共同研发工作,搭建检、学、研相结合的计量科技创新机制。加大计量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将计量科研成果纳入市级科技评奖范畴。密切我市与省内外的计量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参加国家、省级计量比对,提升计量校准测试能力,扩大测试结果的互认范围。(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协助单位:市质监局、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3. 积极参加省级计量技术法规和产品标准、地方检定规程的制修订工作,梳理和研究我市开展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工作实际,争取我市有一批适用、创新的计量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纳入省级计量技术法规范畴,提升我市计量技术的科技含量和水平,充实和完善我市产业发展需求的计量技术支撑;按我市产业结构布局,整合并科学规划、建立一批高端、专业、特殊检测的重点计量实验室,服务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需要,增强和提升计量保障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协助单位:市发改局、市经信局、莞韶园管委会。)

(二)完善量值溯源体系和计量测试服务体系。

遵循省级高精尖、市级较全面、县级保基础的全省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全市量值溯源体系和计量测试服务体系。(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协助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局、市经信局。)

1.市级技术机构:重点加快我市国家铅锌及建筑钢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检中心)的计量测试能力建设,同时,积极组建市级能源资源计量中心(或能源计量检测实验室),引领我市计量测试水平快速提升。加大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改造升级力度,分层级、分项目、分阶段推进我市量传溯源能力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对接省级的量传溯源体系,提升量传溯源和计量测试能力。

2.县级技术机构:立足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商品量及过度包装等基础性检测工作;侧重符合当地产业特点的计量检定校准能力建设和产业计量创新能力建设,满足量值溯源需求,积极服务县域经济、城镇化建设、中小微企业等领域。

3.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推行计量保证体系认证(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及二级、三级计量保证体系认证);建立符合要求的计量实验室和计量控制中心,配备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和管理,实现生产过程有效监控;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提高计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三)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协助单位: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卫计局、市工商局、市食药监局。)

1. 科学和法制计量。加快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水平;健全计量标准申报、考核、审批制度,不断完善我市量传体系,提高溯源能力;加强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的考核与监督管理。

2. 工业和能源计量。加强对工业企业计量标准建标、量值传递和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监管,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资源计量审查和碳排放量测量与核查,逐步实现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在线监控,加强用能产品能源效率的计量监督管理,积极开展能效标识监督检查,坚决打击虚标能效、以次充好等行为。

3. 民生计量。加强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与百姓生活、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的计量监督检查。管理和规范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资质及检验行为,健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机制;对电子秤、地中衡、加油机、充气站、出租汽车计价器、商场超市、眼镜配制店,有针对性地开展计量专项检查和整治,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4. 打击计量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对重大计量违法案件的快速反应和执法联动机制。重点加强计量器具使用环节监管,严厉查处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或未经检定、超过检定期使用的计量器具,以及能效虚标、市场商品量交易欠量、商品过度包装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协助单位:市质监局、市经信局、市卫计局、市工商局、市安监局、市食药监局。)

在集贸市场、餐饮业、加油站、出租车、充气站、商场超市、医疗卫生行业等服务领域推行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诚信计量分类监管、诚信计量信用信息收集、发布、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计量失信黑名单等制度。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领域,建立以经营者自律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三位一体诚信计量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将及时研究、协调解决计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制定促进全市计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统筹考虑、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同时加强年度实施计划与规划的衔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落实部门责任。

各级政府、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工作纳入经济工作全局。质监局负责牵头组织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统筹本行政区域内计量技术基础建设;发改局负责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节能计量测试能力建设;财政局负责统筹解决落实《方案》中相关经费保障;经信局负责工业信息化产业发展所需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商务局负责商贸流通、市场管理等服务领域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科技局负责计量科研项目立项和科研成果推广;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负责安防产品、雷达测速及公路超限超载、计重收费等所需计量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局负责环境气候、污染物及废弃排放物检测所需计量技术能力建设;住建局负责建筑节能计量检测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水务局负责水资源节约管理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管;农业局负责农产品安全计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卫计局负责督促指导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做好计量检测;食药监局负责食品药械安全计量检测技术能力建设。政府其他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系统内计量检测基础建设。

(三)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重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基础建设,增加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的投入,支持开展计量惠民活动,把与人民生活、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所需费用逐步纳入财政预算。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要对能源资源计量、产业计量测试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给予扶持。物价部门要制定促进计量工作发展的合理价费政策。

(四)深化宣传教育。

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和省政府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普及计量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强化计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计量工作的认识。

(五)强化评估考核。

各级各部门要建立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意见》和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进行检查考核。

相关文件: